yín qián piān , yīn jì wēi zhī
吟前篇,因寄微之
xíng róng shòu báo shī qíng kǔ qǐ shì rén jiān yǒu xiāng rén |
形容瘦薄诗情苦 岂是人间有相人 |
zhǐ hé yī shēng mián bái wū hé yīn sān dù yōng zhū lún |
只合一生眠白屋 何因三度拥朱轮 |
jīn zhāng wèi pèi suī fēi guì yín kē cháng xié yì bù pín |
金章未佩虽非贵 银榼常携亦不贫 |
wéi shì wú ér tóu zǎo bái bèi tiān mó zhé qià píng jūn |
唯是无儿头早白 被天磨折恰平均 |
《吟前篇,因寄微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我们逐段解析其意思:
1. **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这里的“瘦薄”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外在形象,以“瘦”形容诗人身体瘦弱,以“薄”形容诗人的生活和境遇比较清贫。诗人感叹,这样的生活和形象是否算是人间的正常存在。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艰辛的感慨。
2. **只合一生眠白屋,何因三度拥朱轮**:这句诗中,“白屋”和“朱轮”分别代表贫穷和富贵的居住条件。诗人认为,自己本应该一生都生活在简陋的白屋里,但为何却三次获得富贵的地位,拥有“朱轮”(富贵人家的马车)的待遇。这种对比显示出诗人对自身命运变迁的惊讶和无奈。
3. **金章未佩虽非贵,银榼常携亦不贫**:在这两句中,诗人将“金章”(官阶的象征)与“银榼”(酒器)进行对比。尽管没有官阶的显赫,但能够常携酒器,生活亦不乏乐趣。通过这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中物质与精神享受的看重,并不完全依赖外在的名利地位。
4. **唯是无儿头早白,被天磨折恰平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中的一些遗憾和无奈。其中“无儿”意味着诗人没有儿子,这是许多人生中可能面临的一个遗憾。而“头早白”则可能暗示了诗人因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各种压力而导致的过早衰老。最后的“被天磨折恰平均”表明了诗人对这种命运的接纳和理解,即在命运的磨砺中,痛苦与遗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完整的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平衡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社会不公以及生活中的得与失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与自省,诗人展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珍惜内心的平和态度。
《吟前篇,因寄微之》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吟前篇,因寄微之》以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位诗人坎坷而不甘的生活状态。从标题“吟前篇,因寄微之”来看,这可能是写给友人的一首诗,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让我们逐句赏析:
1."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的外貌与内心的痛苦。"瘦薄"不仅是对身体的形容,也暗示了精神的贫瘠与生活的艰辛。"诗情苦"则强调了创作的痛苦与内心的挣扎,可能是指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灵感与表达情感的困难。"岂是人间有相人"反问中带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质疑,表达了一种与世俗不符的孤独感。
2."只合一生眠白屋,何因三度拥朱轮":这两句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一生眠白屋"象征着朴素、清贫而内心充实的生活,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状态。"三度拥朱轮"则是对三次任职高位的描述,"朱轮"常用来形容高官显贵的车驾,暗示诗人曾在官场有所作为,但这也可能是对过去生活经历的讽刺,因为三次的升迁与下落可能包含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
3."金章未佩虽非贵,银榼常携亦不贫":这两句则从物质层面进一步对比,"金章"指官员的金印,"银榼"是酒器,意味着诗人虽未高官显爵,但有酒作伴,生活虽不富裕,但也有乐趣,流露出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4."唯是无儿头早白,被天磨折恰平均":最后两句以自嘲的语气收尾,"无儿"可能意味着诗人无子嗣,或者是为了表达人生无常、难以预料的感慨。"头早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被天磨折恰平均"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似乎在说,尽管人生有许多挫折与不公,但最终一切都得到了公平的对待,或意指在生活的磨难中找到了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与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苦痛与乐趣、富贵与贫穷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艰难岁月中保持乐观与自省的人生态度。同时,这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情感丰富、语言质朴、寓意深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