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ùn xī tíng ǒu yǒng

郡西亭偶咏

作者:白居易 
hé jì lǜ cēn cī     xīn qiū shuǐ mǎn chí
荷芰绿参差   新秋水满池
zǎo liáng shēng běi kǎn     cán zhào xià dōng lí
早凉生北槛   残照下东篱
lù bǎo chán shēng lǎn     fēng gān liǔ yì shuāi
露饱蝉声懒   风干柳意衰
guò pān èr shí suì     hé bì gèng chóu bēi
过潘二十岁   何必更愁悲

《郡西亭偶咏》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郡西亭偶咏》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感慨和内心的宁静。我们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这里描述了荷叶和菱角在水池中摇曳,绿叶参差不齐,新秋之水已充盈整个池塘。秋天的自然景象给诗人带来了清新的感受。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早凉生北槛”描绘了清晨的凉意从北边的栏杆处传来,清晨的凉意开始弥漫。而“残照下东篱”则表明夕阳的余晖逐渐从东边的篱笆边落下,描绘了一幅日暮的静谧景象。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露饱蝉声懒”描述了蝉在饱食露水之后,声音显得慵懒无力,似乎在享受秋天的宁静。而“风干柳意衰”则是风将柳树的生机带走,使得柳树的意态显得衰败,暗示季节的变换。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过潘二十岁”是借用了潘岳《秋兴赋》中的典故,潘岳在二十岁便有感而发,担忧岁月的流逝。白居易在此处引用,似乎在表达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但最后一句“何必更愁悲”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暗示他并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哀愁,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郡西亭偶咏》古诗词赏析:

《郡西亭偶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夏日与初秋交界时节景物的五言排律。这首诗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一种宁静、平和而又略带淡淡的哀愁的氛围,让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层次的思绪和情感。

首联“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以荷塘作为开篇,以“绿参差”描绘了荷叶与荷塘的生机勃勃,以“新秋水满池”预示着季节的更迭,秋天的气息开始在池水的满盈中逐渐显露出痕迹。

颔联“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进一步刻画了凉爽的早秋气息。北槛(可能指亭子北侧的栏杆)上早起的凉意,与远处夕阳的余晖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幅既宁静又略带寂寥的画面。

颈联“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用露水饱足的蝉声和被风吹干的柳叶,表现了季节转换带来的自然变化。蝉声慵懒,似乎是在享受最后的夏日时光,而柳叶的衰败则预示着秋意渐浓。

尾联“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诗人以潘岳《秋兴赋》中“二十而白发”为典故,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但紧接着,诗人提出了超脱的见解,即不必过分沉溺于愁绪,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生命、季节变换的深刻感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也传递了诗人面对岁月流转的平和与淡然。白居易的这首诗,简洁明快,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