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 hé jiǎ cháng zhōu zuì zhōng èr jué jù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
qián táng shān shuǐ jiē sū tái liǎng dì qiān wéi kuì bù cái |
钱唐山水接苏台 两地褰帷愧不才 |
zhèng shì sù wú zhēng xué dé fēng qíng jiù yǒu qiě jiāng lái |
政事素无争学得 风情旧有且将来 |
shuāng é jiě pèi tí xiāng sòng wǔ mǎ míng kē xiào què huí |
双蛾解佩啼相送 五马鸣珂笑却回 |
bù shì liú láng wú jǐng xíng zhǎng pāo chūn hèn zài tiān tāi |
不似刘郎无景行 长抛春恨在天台 |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古诗词释义: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四句诗,对贾常州进行了戏谑式的赞美。这组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示了诗人与贾常州之间既轻松又不乏深意的交情。下面是逐段解释其意思:
第一句:“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
钱塘江的山水与苏州的风景相连,两地的官府官员(暗指贾常州和自己)在仕途上比肩而立。褰帷,此处比喻为官员下堂,意味着将要与民接触,治理一方。诗人以“愧不才”来表明自己的自谦,同时也表达了与贾常州在政务上的并驾齐驱。
第二句:“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
这里的“政事”指的是处理政务的能力,而“素无争学得”则表示在处理政务上并未与其他官员争胜,而是以平和、效仿他人(暗指贾常州)的方式学有所得。至于“风情”则多指文雅的风度、个人的品味,诗人说“旧有且将来”,表明自己在以往就有这样的风度,并且在将来的日子里,这种风度会更加地彰显。
第三句:“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
这一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以“双蛾解佩”比喻女子的离去,与贾常州告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五马鸣珂”则描绘了贾常州以五马为驾的尊贵形象,而在“笑却回”中则传达了贾常州对诗人的友好相送。这一段诗充满诗意,不仅描绘了离别的情景,也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四句:“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
“刘郎”是指西晋文学家刘伶,这里的“无景行”意为没有道德或品质上的品行。诗人以反语的形式,表明自己不似刘伶那样在道德品质上有缺失,而是秉持高尚的品格。在“长抛春恨在天台”中,“春恨”通常指春日里的哀愁或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天台”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名山,这里可能是借指与贾常州共同的美好回忆。诗人借以强调,他不会像刘伶那样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而是将美好的回忆与友情珍藏在心中。
总之,这组诗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贾常州的赞美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展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给友人贾常州的,通过描绘与钱塘江、苏台山水相接的美丽景色,以及与友人贾常州在政治、风度、情感等方面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首联“钱唐山水接苏台,两地褰帷愧不才”中的“褰帷”是一种谦逊的说法,意思是白居易在面对苏台的美景和贾常州的才能时,感到自己有所不及。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与友人的才能进行对比,同时也为下文的自我反思和对过去的怀念铺垫。
颔联“政事素无争学得,风情旧有且将来”揭示了白居易在政治上的平淡态度和对风度的追求。他自谦政事上并无争强好胜之处,但仍有风度、气度在身上表现,且认为这些风度是能够传递和传承的。这表达了他对个人品质和风度的重视,以及对传承美好品质的期待。
颈联“双蛾解佩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回”描绘了白居易与友人别离的场景。这一场景充满了深情与不舍,通过“双蛾解佩”(以美女抛下玉佩表示不舍)和“五马鸣珂”(五匹马蹄声清脆,马车回去的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哀伤与不舍,同时也透露出别后相聚的期许。
尾联“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则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怀念。通过对比“刘郎无景行”,意在强调自己与刘郎不同的经历和情感,长年的离别和思念,使得心中的春恨如同萦绕在天台山间的烟云,无法消散。这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对与友人相聚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当前离别状态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对比、描写、抒情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人情谊的珍惜,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