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ì tàn
自叹
zhú shèng yí cháo yàn liú huān fàng wǎn yá |
逐胜移朝宴 留欢放晚衙 |
bīn liáo duō xiè kè qí cóng bàn wú wá |
宾寮多谢客 骑从半吴娃 |
dào chù xiāo chūn jǐng guī shí jí yuè huá |
到处销春景 归时及月华 |
chéng yīn yī dào zhí zhú yàn liǎng xíng xié |
城阴一道直 烛焰两行斜 |
dōng chuī xiān cuī liǔ nán shuāng bù shā huā |
东吹先催柳 南霜不杀花 |
gāo qiáo yè gū jiǔ dēng huǒ shì shuí jiā |
皋桥夜沽酒 灯火是谁家 |
《自叹》古诗词释义:
《自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自省和感叹。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逐胜移朝宴, 留欢放晚衙:** 描述诗人为了追求风景优美的地方,会将早上的宴会地点移到这样的地方。同时,他也喜欢在下班后延长欢乐的时光,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充分利用。
2. **宾寮多谢客, 骑从半吴娃:** 宾客与僚属中的许多人都是前来做客的,而他骑马出行时,有一半的人是他的侍从,可能指的是妻子或妾室。这表明他的社会地位以及家庭的陪伴对他来说很重要。
3. **到处销春景, 归时及月华:** 无论去哪里,他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春日景色。当他回到家时,恰好赶上了月光的照耀,这样的描写强调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4. **城阴一道直, 烛焰两行斜:** 城市的阴暗街道上,一条直路延伸,两旁的烛光斜斜映照,营造了一种朦胧而诗意的夜景。这暗示了诗人对夜晚的沉思,以及对生活中细节的观察。
5. **东吹先催柳, 南霜不杀花:** 东面的风吹过,先让柳树发芽,而南面的霜却不杀花,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力量和适应性。这句诗可能是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慨。
6. **皋桥夜沽酒, 灯火是谁家:** 皋桥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诗人夜晚去那里买酒,看到灯火,却不知道是哪家的灯火,这可能是诗人对孤独与思考的表达,或是对未知的好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生活、时间、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自叹》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自叹》是一首展示其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观察的佳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白居易展现了从清晨至夜晚、从都市到乡村的一系列场景,同时融合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首句“逐胜移朝宴,留欢放晚衙”,开篇便展示了作者的忙碌生活。早上,他追寻胜景,移步换景,参与朝宴;傍晚,他延时办公,享受欢愉。这里反映了官僚阶层的生活状态,既有公务的繁重,也有社会地位带来的聚会与乐趣。
“宾寮多谢客,骑从半吴娃”,描述了在这些宴会上的参与者多是宾客与僚属,他们以礼相待,充满社交氛围。而“骑从半吴娃”则暗示着其中不乏有来自吴地的美女随行,展现出当时的贵族风气。
“到处销春景,归时及月华”,表示作者的行踪广泛,无论何时都能找到乐趣。春天的美景随处可见,而他总能在月亮升起时返回家中。这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暗含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城阴一道直,烛焰两行斜”,描绘了一幅夜晚归家时的场景。一条笔直的街道,两侧是摇曳的烛光,形象地展现出了夜晚都市的宁静与温暖。这样的画面,既增添了生活的诗意,也蕴含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东吹先催柳,南霜不杀花”,这里的“东吹”与“南霜”分别代表了春风和冬霜,寓意着四季更迭,生命不息。柳树在春风吹拂下萌发新绿,而南国的花朵不畏霜寒,依然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则是在夜晚于皋桥附近寻得佳酿,灯火闪烁,不知归家,寓含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白居易的《自叹》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官僚社会的生活面貌,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既有社会观察又有个人情感寄托的优秀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