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ng zhōng duō yǔ féng hán shí
病中多雨逢寒食
hǎi shān yù yù shí léng léng xīn huō gāo jū zhèng hǎo dēng |
海山郁郁石棱棱 新豁高居正好登 |
nán lín shàn bù sān qiān jiè dōng duì péng gōng shí èr céng |
南临赡部三千界 东对蓬宫十二层 |
bào wǒ lóu chéng qiū wàng yuè bǎ jūn shī dú yè huí dēng |
报我楼成秋望月 把君诗读夜回灯 |
wú fáng què yǒu tā xīn yǎn zhuāng diǎn tíng tái jí bù néng |
无妨却有他心眼 妆点亭台即不能 |
《病中多雨逢寒食》古诗词释义:
《病中多雨逢寒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述了诗人病中在多雨的寒食时节,面对新建成的高居(楼阁)的景色与诗人的读书之乐,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下面对每一句的解释如下:
1. 海山郁郁石棱棱, 新豁高居正好登。
- 海山:这里可能指代远处的山川或岛屿,象征广阔的世界。
- 郁郁:山川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 石棱棱:山石突兀,棱角分明。
- 新豁高居:新建成的高处居所,豁然开朗,适合登高远眺。
- 正好登:正适合登山,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和期待。
2. 南临赡部三千界, 东对蓬宫十二层。
- 赡部:古代传说中的一片广阔地区,这里象征极远的南方。
- 三千界:佛教中表示宇宙广大,无数世界之意。
- 蓬宫:蓬莱仙岛的宫室,这里象征极远的东方。
- 十二层:指上古传说中天的层次,表示极高的高度。
- 这两句描绘了高居的视野,南可远眺广袤的世界,东望仙境般的岛屿,意境雄伟壮丽。
3. 报我楼成秋望月, 把君诗读夜回灯。
- 报我楼成:报信说楼已经建成了,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期待和喜悦。
- 秋望月:秋天赏月,象征诗人对美好季节的欣赏。
- 把君诗读:拿起你的诗来读,表现出对朋友诗作的喜爱和分享。
- 夜回灯:夜晚回来,灯还亮着,可能表示诗人与朋友在夜晚共读诗书的情景。
4. 无妨却有他心眼, 妆点亭台即不能。
- 无妨:没有什么妨碍,表示诗人的心境平和。
- 却有他心眼:然而他有其他的心思或愿望,暗示诗人的复杂情感。
- 妆点亭台:装饰或布置亭台楼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即不能:但又无法实现,可能暗示了某些愿望或理想的不可达成。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病中在新居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病中多雨逢寒食》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病中多雨逢寒食》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观与文学作品的深刻感悟。诗歌结构严谨,情感深沉,将个人的情绪与自然美景、文学体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情感表达与审美体验。
首句“海山郁郁石棱棱,新豁高居正好登”描绘了诗人在病中所处环境的壮丽景色,郁郁的山海和棱角分明的石头构成了一种自然的壮美,而“新豁高居正好登”则暗示了诗人在病中寻找心灵慰藉、寄情山水的愿望。
接下来的“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更是将视线投向了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南望可以想象是广阔的天地间,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探索的可能;东对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就像“蓬宫”十二层的神秘与高远,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世界的向往。
“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描述了诗人在病中对文学作品的渴望和欣赏。楼成之望月,或许象征着诗人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内心的孤独;夜晚读诗,借灯火的温暖与文学的慰藉,寻找心灵的寄托与安慰。
“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表达了一种豁达与无奈并存的情感。尽管诗人的身体受到病痛的折磨,但心灵却依旧对美好事物保有感知与欣赏的能力,就像是“他心眼”所见之景,即使不能亲自建造亭台园林,却依然能够感受到其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珍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在病痛中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文学以及理想世界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白居易成功地将个人体验与自然景观、文学作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