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n zhái
官宅
xīng xuè yǔ hūn shū tíng lái yí yuè yú |
腥血与荤蔬 停来一月馀 |
jī fū suī shòu sǔn fāng cùn rèn qīng xū |
肌肤虽瘦损 方寸任清虚 |
tǐ shì tōng xiāo zuò tóu yōng gé rì shū |
体适通宵坐 头慵隔日梳 |
yǎn qián wú sú wù shēn wài jí sēng jū |
眼前无俗物 身外即僧居 |
shuǐ xiè fēng lái yuǎn sōng láng yǔ guò chū |
水榭风来远 松廊雨过初 |
qiān lián fàng cháo yàn tóu shí shī chí yú |
褰帘放巢燕 投食施池鱼 |
jiǔ bié xián yóu bàn pín láo wèn jí shū |
久别闲游伴 频劳问疾书 |
bù zhī hú yǔ yuè lì yǐn xīng hé rú |
不知湖与越 吏隐兴何如 |
《官宅》古诗词释义:
《官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官邸生活环境的主观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馀**:诗的开篇描述了官邸中所见的生活情景,腥血与荤蔬的并置象征着官场上可能存在的权力斗争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停来一月馀"可能是指诗人在这个环境中停留了一个月,初步感受到这里的气氛。
2. **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诗人通过自己的身体状态表达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瘦损"是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身心俱疲;"方寸任清虚"则表达了希望保持内心的清静和纯净,不受外界污浊的影响。
3. **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官场事务繁忙而身体和精神状态不佳的状态。通宵工作、无暇梳头,体现了官场生活的高压和对个人生活的挤压。
4. **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诗人渴望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无俗物"意味着官邸内不再有纷扰的事务,"身外即僧居"则是向往一种超脱世俗、接近佛教清静的生活状态。
5. **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水榭、松廊的美丽景色,以及远风、初雨,都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
6. **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动物的关爱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开帘放燕子归巢,投食给池中的鱼儿,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7. **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与久别重逢的朋友享受悠闲时光,频繁书信询问朋友的健康,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心灵交流的渴望。
8. **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诗的结尾,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更加理想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湖与越"可能象征着一种更接近自然、更加宁静的生活环境,"吏隐兴"则表达了作为官员同时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
总之,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简单、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官宅》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官宅》诗,以一种恬淡而又不失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官邸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得。从题目“官宅”出发,作者描绘了一系列生活场景,展现出一种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官邸生活独到的感悟与享受。
首句“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馀”用对比的手法,将官邸生活中的“腥血”(可能指的是工作中的纷扰、事务的繁杂)与“荤蔬”(象征日常的饮食生活)进行对比,通过“停来一月馀”表达了作者有意暂时远离官场事务,追求内心的宁静。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官场复杂生活的厌倦,也反映了他寻求心灵净化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句“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官邸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在。通过“肌肤瘦损”与“方寸清虚”形成反差,展现了作者在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同时,对身体上的消耗并不在意,更注重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而“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则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在官邸中的闲适生活,不拘小节,只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如“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等,展现了官邸周围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好。这些自然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作者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与慰藉。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与僧侣为伴,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流露出作者对于官邸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他不仅在物质上追求简朴,更在精神上向往与自然、僧侣的和谐共处,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对官邸生活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对宁静、和谐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