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ì sī yì sì cì léng jiā sì zuò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
wò tīng dōng dōng yá gǔ shēng qǐ chí shuì zú zhǎng xīn qíng |
卧听冬冬衙鼓声 起迟睡足长心情 |
huá zān tuō hòu tou suī bái duī àn pāo lái yǎn xiào míng |
华簪脱后头虽白 堆案抛来眼校明 |
xián shàng lán yú chéng xìng chū zuì huí huā fǎng xìn fēng xíng |
闲上篮舆乘兴出 醉回花舫信风行 |
míng cháo gèng zhuó chén yīng qù wén dào sōng jiāng shuǐ zuì qīng |
明朝更濯尘缨去 闻道松江水最清 |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全文富有生活气息和哲思。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的解释:
1.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白居易在床上静听衙门的鼓声,鼓声的节奏让他沉思。他选择晚起,因为有足够的睡眠让他感觉心情愉悦。这里描述了诗人从静听外界的日常声音,到享受充足的休息,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2. **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脱下华丽的头饰后,尽管头已经斑白,但他眼睛明亮,精神焕发。这里的“华簪”指华丽的头饰,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但诗人并未被这些外在的表象所困,反而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明亮与精神的自由。
3. **闲上篮舆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白居易闲暇时,乘着竹轿外出,随兴所至,到了醉酒之后,更随风轻舟,任意漂流。这里通过描述诗人外出的轻松自在,展现了他不拘泥于世俗、随性洒脱的生活态度。
4. **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意为:明天将再次去清洗心中的尘埃,听说松江的水最为清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松江水的清澈象征着内心的纯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自由与内心的追求,以及他对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忙碌中抽身,前往寺中静思、休闲、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全诗透露出一种闲适、宁静、自然之美,让我们一同细细赏析:
1. **开头两句“卧听冬冬衙鼓声, 起迟睡足长心情”**,通过对比白天忙碌的工作环境与夜晚的宁静氛围,表达出作者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后内心的愉悦和放松。冬冬的衙鼓声象征着官场的忙碌与紧张,而“起迟睡足”则展现出作者在安静的夜晚享受睡眠的舒适,以及次日清晨醒来后心情的舒畅。
2. **“华簪脱后头虽白, 堆案抛来眼校明”**,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华簪的摘除象征着世俗的束缚得以解脱,白发则象征岁月的流逝,但“堆案抛来眼校明”则强调了内心的清朗和精神的明亮。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在释放了对物质、官场的执着后,心灵得到的自由和清晰。
3. **“闲上篮舆乘兴出, 醉回花舫信风行”**,这两句描绘了作者享受自然、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乘坐篮舆出游,兴致所至,信步而行,不为特定目的地,只随风而行,如同微醉的游船,顺水而行,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与喜悦的生活方式。
4. **结尾“明朝更濯尘缨去, 闻道松江水最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明天的期待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尘缨”象征着世俗的烦恼和束缚,而“松江水最清”则寓意着作者希望在宁静的自然中洗涤心灵,找回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从繁忙官场中解脱出来,享受自然、追求内心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态度,更蕴含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比、描绘和直抒胸臆的方式,白居易成功地传达了其深刻的人生哲学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