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bǎo lì èr nián bā yuè sān shí rì yè mèng hòu zuò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

作者:白居易 
xiě le yín kàn mǎn juǎn chóu     qiǎn hóng jiān zhǐ xiǎo yín gōu
写了吟看满卷愁   浅红笺纸小银钩
wèi róng jì yǔ wēi zhī qù     yǐ bèi rén chuán dào yuè zhōu
未容寄与微之去   已被人传到越州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表达了作者在梦醒后内心的感慨与复杂的思绪。我将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吟看满卷愁**:这里“吟看”可能表示诗人正在吟诵或阅读什么东西,而“满卷愁”则暗示了他所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愁绪,可能是书中的文字、画作或者是一个故事,给诗人带来了沉重的情感负担。

2. **浅红笺纸小银钩**:这句描述了诗中用来书写或展示愁绪的媒介——一种用浅红色的笺纸,上面用小银钩(可能指的是精细的书写工具或装订样式)装饰或标记。浅红色的笺纸可能寓意着情感的温暖而哀愁的氛围,小银钩则增添了一种细腻和精致的美感,暗示了诗人想要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和承载自己的情感。

3. **未容寄与微之去**:这里“微之”通常指的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字微之),白居易在诗中提到,他还没有来得及将心中的愁绪通过某种形式传递给好友元稹,也许是因为时机尚未到、情感未成熟,或者是表达过程中遇到了某种阻碍。

4. **已被人传到越州**:这句揭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即诗中的愁绪和情感,在诗人自己还没有充分表达或传递出去之前,就已经通过某种方式被其他人知晓并传播到了远在越州的地方。这可能意味着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于预期,或者诗中所表达的共同情感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共鸣,被广泛传播和讨论。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梦后所感,以及他对愁绪、艺术表达与社会传播之间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性、社会现象的细腻洞察。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于友情的深沉怀念。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对比,展现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交错,以及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

首先,“吟看满卷愁”,开篇即以“愁”字统领全篇,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状态,无论是对梦境的回味,还是对往日友情的怀念,都引发了诗人深切的愁绪。这愁绪既有对梦境中情感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浅红笺纸小银钩”则是对梦境中所用之物的细腻描绘,浅红色的笺纸、小巧精致的银钩,营造出了一种古典雅致的氛围,同时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这样的细节描写,使得梦境显得更加真实可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感染力。

“未容寄与微之去,已被人传到越州”,这两句诗构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和转折。诗人想要通过书信来传递对友人的思念与情感,但在现实中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未容”二字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遗憾,而“已被人传到越州”则巧妙地转而表达了友人间的情谊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即便是在诗人无法寄信的情况下,这份友情依然能够通过其他方式传达到远方。这种转而对友情的赞颂与对时空距离的超越,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也深化了主题。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细腻的情感描绘,以及巧妙的对比与转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深情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白居易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既真实又超脱的情感世界,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脉络与思想深度。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