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dé biān chéng jiǎo
赋得边城角
céng jiā jī shàng wén tóu zhù yǐn shì yuán zhōng jiàn duō fēng |
曾家机上闻投杼 尹氏园中见掇蜂 |
dàn yǐ ēn qíng shēng xì xià hé rén bù jiě zuò jiāng chōng |
但以恩情生隙罅 何人不解作江充 |
àn shēng chī mèi dù shēng chóng hé yì chán shēng yí zǔ zhōng |
暗生魑魅蠹生虫 何异谗生疑阻中 |
dàn shǐ wǔ huáng xīn shì zhú jiāng chōng bù gǎn zuò jiāng chōng |
但使武皇心似烛 江充不敢作江充 |
《赋得边城角》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赋得边城角》这首诗的意象和比喻颇多,其中蕴含了复杂的情感和对权力、政治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曾家机上闻投杼**:在曾家织机上,听闻到母亲因担心儿子的能力不足,而投下织机上的梭子,以此来考验他是否能真正胜任工作。这是用古代的寓言故事,寓意对一个人能力的怀疑或不信任。
2. **尹氏园中见掇蜂**:尹氏园中看到人因为害怕蜜蜂,而将其捕捉并去除。这里通过一个形象的场景,象征着人们面对潜在的威胁时,可能会采取过激的手段以避免风险。
3. **但以恩情生隙罅**:仅仅因为彼此之间的情感,就产生了猜疑和隔阂。这里强调了恩情、友情或亲情可能会成为误解和分裂的根源。
4. **何人不解作江充,暗生魑魅蠹生虫**:何人能不通过恶意的手段,就像江充(历史上因谗言而招致祸端的宦官)一样,在暗处制造混乱和分裂。此处用江充的典故来警示,即便人心向善,也难以完全排除被恶意利用的可能,比喻不实的谣言或谗言就像魑魅魍魉一样在暗处滋生。
5. **何异谗生疑阻中,但使武皇心似烛**:这种在人心中的猜疑和阻塞,与谗言的产生无异。但如果一个人(如君主)的心能像蜡烛一样明亮、透明,就能看清真实,避免被谗言所蒙蔽。
6. **江充不敢作江充**:如果君主的心智如同光明的蜡烛,就无法再容许如江充这样的小人存在,暗示君主心怀公正、明察秋毫,就能防止奸佞得逞,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寓言故事,反映了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君臣之间、乃至社会整体中的信任、猜疑、权力斗争等复杂情感和现象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公正、透明、明辨是非之君主的向往和期待。
《赋得边城角》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赋得边城角》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引发人们对人性、权力与信任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引用典故**:诗的开头引用了“曾家机上闻投杼”和“尹氏园中见掇蜂”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列女传》和《左传》,用以引出诗的主题——信任的破裂与诽谤的危害。曾家的故事表明,无端的怀疑和诽谤可以动摇人心,而尹氏的遭遇则展示了即便是亲人之间的误会也能引发灾难。
2. **比喻与隐喻**:诗中“暗生魑魅蠹生虫”一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将阴谋、诽谤等负面行为比作魑魅、虫蠹,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行为对人心、社会的侵蚀。这反映了诗人对腐败、阴险行为的强烈谴责。
3. **历史典故的运用**:“何异谗生疑阻中”引用了历史上的江充事件,通过历史上著名的奸臣江充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谗言对君主和国家的危害,以及如何导致君主对身边亲近之人的不信任。这一典故体现了诗人对权力下信任危机的深思。
4. **结尾的警示与希望**:最后一句“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以“武皇心似烛”作为隐喻,意味着要让君主的心如同明烛一般,光明磊落,能清晰地辨识真伪,如此则能防止佞臣的滋生。这既是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呼吁,希望统治者能够保持清明,防范和杜绝谗言的危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比喻,探讨了人性中的信任与背叛、权力与腐败等问题,表达了对公正、透明治理的向往和对谗言危害的深刻警醒。白居易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