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lú shān jiù yǐn jí luò xià xīn jū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lǎn dùn yóu zhī mìng yōu qī jiàn dé péng |
懒钝尤知命 幽栖渐得朋 |
mén xián wú yè kè shì jìng yǒu chán sēng |
门闲无谒客 室静有禅僧 |
lú xiàng chū dōng huǒ lóng tíng bàn yè dēng |
炉向初冬火 笼停半夜灯 |
yōu láo yuán zhì qiǎo zì xǐ bǎi wú néng |
忧劳缘智巧 自喜百无能 |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庐山旧居的怀念以及对洛阳新居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追求简单、自然、内省生活的哲学思考。下面逐句解释:
1. **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
- “懒钝尤知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性格的自我认知,即自认为较为懒惰迟钝的人,更明白生活的本质和命运的安排。这里“知命”既是一种接受,也是对命运平静的看待。
- “幽栖渐得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远离尘嚣、静谧的环境中,诗人开始结交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这里“幽栖”指的是幽静的居住环境,“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2. **门闲无谒客,室静有禅僧**:
- “门闲无谒客”:诗人的住处门户紧闭,不接纳宾客,强调了他生活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 “室静有禅僧”:尽管室内环境静谧,却有禅僧造访。禅僧象征着智慧与修行,与诗人共话佛法,共寻内心的宁静。
3. **炉向初冬火,笼停半夜灯**:
- “炉向初冬火”:冬天初到,诗人点燃炉火,营造了一种温暖、舒适的生活氛围。这里“炉火”不仅指物质上的温暖,也象征了内心的光明与温暖。
- “笼停半夜灯”:夜晚时分,诗人让灯熄灭,可能是为了顺应自然的节律,或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宁静。这里的“笼停”可能是指灯罩或者某种遮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希望与外界隔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愿望。
4. **忧劳缘智巧,自喜百无能**:
- “忧劳缘智巧”:这里的“智巧”可以理解为过度的智谋、算计和劳碌,意味着诗人认为这些过度的智慧和劳作是忧愁的根源。用“智巧”来指代劳苦,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无为生活的向往。
- “自喜百无能”:最后,诗人自满于自己“百无能”,即认为自己没有太多能力或技能,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安慰和满足,是对内心平静和自我接纳的表达。这里“百无能”并非真的指无能,而是指满足于自己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是对生活的知足与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简单生活和自然和谐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于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生活的向往。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材与主题
这首诗以回忆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庐山旧居和洛下新居的怀念之情。庐山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生活的地方,而洛下则可能是指作者晚年在洛阳的居所。诗中通过对比两处居所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喧嚣的避离。
### 艺术手法
1. **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炉向初冬火,笼停半夜灯”等句,将自然季节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初冬的炉火和半夜的灯光,不仅温暖了诗人的心房,也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满足。
2. **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中通过“门闲无谒客,室静有禅僧”与“忧劳缘智巧,自喜百无能”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淡然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智慧与劳苦之间关系的思考。
3. **直抒胸臆的表达**:“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顺应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也蕴含着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即在顺应命运的同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情感表达
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平静生活的享受之情。通过描绘简单而真实的生活场景,诗人传达出了一种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不仅关乎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对传统隐逸文化的一种传承与致敬。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生活状态的诗作,更是一次对内心世界、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诗人向我们展示了在繁忙与喧嚣之外,有一片属于心灵的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