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á sū shù zi

答苏庶子

作者:白居易 
wú zhōng bái ǒu luò zhōng zāi     mò liàn jiāng nán huā lǎn kāi
吴中白藕洛中栽   莫恋江南花懒开
wàn lǐ xié guī ěr zhī fǒu     hóng jiāo zhū jǐn bù jiāng lái
万里携归尔知否   红蕉朱槿不将来

《答苏庶子》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答苏庶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苏庶子的一封信,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意愿。我们逐步解析每一句的意思:

1. **吴中白藕洛中栽, 莫恋江南花懒开**

- **吴中白藕洛中栽**: 这句话描述了白居易将吴地的白藕种植在洛水旁。"吴中"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地域,这里泛指江南,因其以生产藕著名。"洛中"指的是洛阳,古代中国的重要文化中心。
- **莫恋江南花懒开**: 诗人以白藕的种植比喻自己的才情或心绪。"莫恋"表达了对江南(象征美满、快乐、自由)的某种超脱,暗示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或对未来的向往。"江南花懒开"则可能寓意着对当前处境或现状的不满或不适应,也有可能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

2. **万里携归尔知否, 红蕉朱槿不将来**

- **万里携归尔知否**:"万里"表示距离遥远,"携归"则是带回来,这句诗似乎在说:“你知道吗,我已经带着这些远方的物事回来了。”可能是白居易在表达他将从远方带来的物事(比如诗文、手工艺品等)带回家,与亲友分享或展示。"尔知否"则是对苏庶子的问话,表达一种期待和分享的意愿。
- **红蕉朱槿不将来**:"红蕉"和"朱槿"都是热带植物,常在南方地区生长。"红蕉"象征热情与活力,"朱槿"则多喻指时光流逝或美好事物的易逝。"不将来"意味着这些植物未来不会随之而来,可能是在比喻某些情感或事物无法随同远方的物事一起带回或分享。整体上,这句话传达了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情境的遗憾和无奈。

综上所述,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与留恋,同时对现实的某种超脱和对未来的向往。他以种植白藕为引子,通过红蕉和朱槿的比喻,暗示了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遗憾与不能带来的遗憾。整体情感既包含了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某种期许。

《答苏庶子》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答苏庶子》展现了其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不同地域面对自然景观时的感慨与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欣赏到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远的思考,以下是对其主要主题和表现手法的赏析:

### 主题与情感

1. **自然之美与地域差异**:诗的前两句“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知。这里,“吴中白藕”和“江南花”代表了江南的特色美景,而“洛中栽”则暗示了这些美景在洛阳的种植,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不同地域自然景观的向往与赞美。

2. **归乡之情**:诗的后两句“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故乡的期待。这里,“万里携归”表明诗人有意将江南的美景带回故乡,而“红蕉朱槿不将来”则暗示了这些无法带去的热带植物,进一步强调了地域的差异和限制。

### 表现手法

1. **对比手法**:通过将江南与洛阳的自然景观进行对比,诗人不仅突出了江南的美丽,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 **象征与隐喻**:“红蕉朱槿”作为热带植物的代表,不仅强调了地域的差异,也隐喻了无法跨越的自然环境限制。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法完全捕捉和带回家乡的遗憾。

3. **直接抒情与间接表达**:诗人在直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赏与对回归的期待的同时,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生旅程中不同地域体验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总之,白居易的《答苏庶子》通过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地域差异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