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 dòu shǐ jūn zhuāng shuǐ tíng
宿窦使君庄水亭
cí xiāng yuǎn gé huá tíng shuǐ zhú wǒ lái qī gōu lǐng yún |
辞乡远隔华亭水 逐我来栖缑岭云 |
cán kuì dào liáng zhǎng bù bǎo wèi céng huí yǎn xiàng jī qún |
惭愧稻粱长不饱 未曾回眼向鸡群 |
huāng cǎo yuàn zhōng chí shuǐ pàn xián ēn bù qù yòu jīng chūn |
荒草院中池水畔 衔恩不去又经春 |
jiàn jūn jīng xǐ shuāng huí gù yīng wèi yín shēng shì zhǔ rén |
见君惊喜双回顾 应为吟声似主人 |
《宿窦使君庄水亭》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宿窦使君庄水亭》通过诗人对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境的感慨。
### 首句:辞乡远隔华亭水, 逐我来栖缑岭云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离乡背井,前往遥远的缑岭云中栖居。"辞乡"表明诗人告别了熟悉的家乡和亲人,"华亭水"暗示了诗人离开的原居地环境,"远隔"和"逐我"则表达了远离家乡的遥远和被迫迁移的现实。"缑岭云"则隐含着诗人在新环境中的孤独与渺小感,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 第二句:惭愧稻粱长不饱, 未曾回眼向鸡群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生活的艰难与困境。"惭愧稻粱长不饱"表明诗人虽然努力谋生,但生活依然困苦,粮食不足以维持生计。"未曾回眼向鸡群"则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不愿与社会底层的人为伍,拒绝融入低俗生活的心态。这里,"鸡群"比喻了社会中那些追求物质利益、生活简陋的人群。
### 第三句:荒草院中池水畔, 衔恩不去又经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凉之地的生活状态。"荒草院"和"池水畔"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诗人身处其中,即使在自然环境中也难以摆脱生活的压力。"衔恩不去"表明诗人对给予他庇护或机会的人怀有感激之情,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离开当前的困境。"又经春"则说明时间的流逝,诗人在此地生活了一整个春天。
### 第四句:见君惊喜双回顾, 应为吟声似主人
最后两句诗是诗人情感的转折点,由对过去和现状的感慨转而表达对遇到知音的惊喜。"见君惊喜双回顾"中的"君"可能指的是某位知音或者理解诗人处境的人。诗人在经历了一段孤独与艰苦的生活后,遇到了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这种相遇让他感到惊喜和温暖。"吟声似主人"可能暗示了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共鸣,他的诗歌能够打动人心,与他人产生了情感上的连接。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迁徙、生活境遇和情感变化,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当前困境的感慨以及对相遇知音的喜悦,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深刻的理解。
《宿窦使君庄水亭》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名为《宿窦使君庄水亭》,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官场的深刻思考,同时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的结构与情感层次
1. **开篇与情感引入**:首句“辞乡远隔华亭水,逐我来栖缑岭云”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投身于官场生涯的孤独与坚韧。这里运用了“华亭水”和“缑岭云”这样的意象,既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又寓意着诗人对官场的初来乍到和内心的挣扎。
2. **自我反省与自我评价**:“惭愧稻粱长不饱,未曾回眼向鸡群”这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鸡群”(比喻普通官僚阶层)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反省和自我评价。诗人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却“长不饱”,这里可能是从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感角度进行反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纯粹的官场利益追求的矛盾心情。
3. **情感的深化与转折**:“荒草院中池水畔,衔恩不去又经春”诗人通过描绘荒草、池水这样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象征着自己内心情感的孤独与复杂。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仍然“衔恩不去”,表示了对过去所给予的机会和恩惠的感激,同时暗示了内心的挣扎与不舍。
4. **情感的释放与满足**:“见君惊喜双回顾,应为吟声似主人”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和感动。在经历了孤独与反省之后,与知音相聚,诗人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和满足。通过“吟声似主人”,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深深敬意和感激,同时也释放了内心的疲惫与压力。
###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从初入官场的孤独与挣扎,到对自身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再到最终在友情的温暖中找到内心平静的全过程。诗中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官场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人性美好、友情温暖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