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wén yuè gǎn lín

闻乐感邻

作者:白居易 
zhān zhàng hú qín chū sài qū     lán táng yuè zhào nòng cháo shēng
毡帐胡琴出塞曲   兰塘越棹弄潮声
hé yán cǐ chù tóng fēng yuè     jì běi jiāng nán wàn lǐ qíng
何言此处同风月   蓟北江南万里情

《闻乐感邻》古诗词释义:

《闻乐感邻》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地域的深厚情感。下面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毡帐胡琴出塞曲, 兰塘越棹弄潮声**:
- **毡帐胡琴出塞曲**:诗中描述了在边塞之地,人们用胡琴演奏出带有异域风情的曲子。这里的“毡帐”指的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的临时住所,而“胡琴”是源自中亚地区,后传入中国的弦乐器,常用来演奏具有异域风格的音乐。整个句子描绘了一幅边塞的音乐场景,既有异域色彩,也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 **兰塘越棹弄潮声**:这是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在一片水塘中,人们划着船桨(“越棹”),在潮水的伴奏下,演奏着音乐。这里的“兰塘”可能是形容水塘周围草木茂盛的景象,而“潮声”则是指潮水拍打岸边的声音。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在细腻的自然环境中融入了音乐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2. **何言此处同风月, 蓟北江南万里情**:
- **何言此处同风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地点,能同时感受到如此宽广的风月(即自然与文化、历史的融合,这里的“风月”也可以理解为宽广的自然美景与文化氛围)。
- **蓟北江南万里情**:这里运用了“蓟北”和“江南”两个地理概念来指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两个不同地区。通过“万里情”强调了虽然地理位置相距甚远,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却能跨越千里,体现了一种普遍的、超时空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不仅是地域性的,更是人性的普遍共鸣,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和跨越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边塞与江南的音乐与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情感超越地域界限的感慨,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之间共通的情感体验。

《闻乐感邻》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的《闻乐感邻》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音乐元素以及地域风情,巧妙地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深邃情感,也反映出唐代多元文化交流的风貌。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毡帐胡琴出塞曲, 兰塘越棹弄潮声**: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场景。第一句“毡帐胡琴出塞曲”,意在展现边塞之音,用“胡琴”这一典型的民族乐器,与“出塞曲”相呼应,形象地传达出边塞的辽阔与壮美,以及其中蕴含的雄浑与豪迈。这里的“毡帐”是边疆地区牧民的传统居住方式,与胡琴一起构成了边塞特有的文化符号。
- 第二句“兰塘越棹弄潮声”,则转向江南水乡的场景。这里以“兰塘”(假定此处是虚指,真正的“兰塘”是江苏省的一个湖泊)和“越棹”(指使用越地船桨)来描绘江南的湖光山色,通过“弄潮声”来展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生机。这些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优美画卷,充满了婉约与细腻的美感。

2. **何言此处同风月, 蓟北江南万里情**:
- 这两句诗由前文的对比转为对情感的深度探讨。通过“何言此处同风月”这一问句,作者巧妙地引出了一个哲学性的思考:即便是身处千里之遥,不同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色之间,也能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这里的“风月”既是指自然景观,也是指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契合。
- “蓟北江南万里情”则直接点明了这份情感的跨越,无论是在北方的边塞之地(蓟北)还是南方的水乡(江南),这份情感都如同连接两地的纽带,跨越了千山万水,连接了不同的人心。这种情感的共鸣和连接,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共通情感的理解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友谊、亲情或艺术情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可以超越地域和时空的界限。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音乐场景和地域风情的描绘,以及对情感共鸣的深刻探讨,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多样性的尊重和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结的深切感悟。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富有感染力,也蕴含了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深刻洞察,是唐代文学中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