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tiān tán fēng xià zèng dù lù shì

天坛峰下赠杜录事

作者:白居易 
bái shí qīng quán pāo jì kǒu     bì chuáng hóng pèi zhào hé yáng
白石清泉抛济口   碧幢红旆照河阳
cūn rén dōu bù zhī shí shì     yóu zì hū wèi chǔ shì zhuāng
村人都不知时事   犹自呼为处士庄

《天坛峰下赠杜录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天坛峰下赠杜录事》,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赠别之作。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将这首诗的内容进行逐段解释:

1. **白石清泉抛济口, 碧幢红旆照河阳**: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杜录事在天坛峰下见面时所见的壮丽景色。"白石清泉"意为清澈的泉水从白色石头中流出,"抛济口"可能是指泉水从某个高处喷涌而出的情景。"碧幢红旆"则是描述随行的旗帜和车辆的颜色,其中"碧"指绿色,"红"指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照河阳"则是说这些色彩明亮的景象照耀了河阳地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描绘了一个壮丽而祥和的自然风光,预示着二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2. **村人都不知时事, 犹自呼为处士庄**:
这两句诗描写了当地人对历史和当前时事的无知,他们依然以“处士庄”为名,即以古代隐士的居所来称呼这个地方。这里的“处士庄”可能是指一个远离尘嚣、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隐居之地。通过“村人”对时事的无知,暗示出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平静生活状态。同时,这也表达了对杜录事生活态度的赞赏,即能够保持对传统的坚守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对杜录事生活方式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隐逸与世俗之间差异的思考。

《天坛峰下赠杜录事》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描述了天坛峰下的自然风光与人事变迁,充满了哲理与感伤的意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释:
标题“天坛峰下赠杜录事”表明这首诗是白居易送给名为杜录事的友人的作品。其中,“天坛峰”是指一座山峰的名称,可能是作者虚构或实际存在的地点。而“赠杜录事”则暗示了这首诗是作为礼物送给杜录事的,诗中可能包含着对友人的某种情感或祝愿。

### 诗歌分析:
1. **首句“白石清泉抛济口”**: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抛济口”的动作,描绘了清澈的泉水从山中流出的生动场景。这里使用了“白石”和“清泉”这样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纯净、清新的自然氛围。

2. **次句“碧幢红旆照河阳”**:碧色的旗杆与红色的旗帜在阳光的照耀下,映照着河阳地区的景象。这句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暗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与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3. **第三句“村人都不知时事”**:这里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与前面描绘的自然美景形成反差。村人“不知时事”可能意味着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或信息不流通的环境中,与外界的变化脱节。这一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差异的思考。

4. **尾句“犹自呼为处士庄”**:诗人在这里提到“处士庄”,可能是对一个隐居之地的称谓,意味着这个地方仍然保留着某种传统或古老的生活方式。通过“犹自”二字,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现状的无奈或感慨。

###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天坛峰下自然景观和人事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理想社会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怀念。同时,通过“村人都不知时事”和“犹自呼为处士庄”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诗中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他对社会、人性以及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哲学思考。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