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ì zài

自在

作者:白居易 
tóu shàng jiàn wú fā     ěr jiān xīn yǒu háo
头上渐无发   耳间新有毫
xíng róng zhú rì lǎo     guān zhì suí nián gāo
形容逐日老   官秩随年高
yōu ráo yòu jiā fèng     xián wěn réng fēn cáo
优饶又加俸   闲稳仍分曹
yǐn shí miǎn lí huò     jū chǔ fēi péng hāo
饮食免藜藿   居处非蓬蒿
hé yán jiā shàng pín     yín kē tí lǜ láo
何言家尚贫   银榼提绿醪
wù wèi shēn wèi guì     jīn zhāng zhào zǐ páo
勿谓身未贵   金章照紫袍
chéng hé zhī zhǐ zú     qǐ yí gèng tān tāo
诚合知止足   岂宜更贪饕
mò mò xīn zì wèn     yú guó yǒu hé láo
默默心自问   于国有何劳

《自在》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白居易的这首诗《自在》,充满了对个人生活与官场态度的深刻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段落来理解诗的意思:

**首段**:通过“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描绘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外貌逐渐老化的景象。这不仅是对个人老去的描述,也隐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下来的“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表达了岁月在人们生命中的必然痕迹,同时也暗示了官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升,反映出官场中的升迁规律。

**中段**:从“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开始,诗人转而描绘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即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和稳定的职位,这种描绘充满了一种表面上的满足与自我安慰。通过“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这样的描述,诗人强调了自己在生活条件上的改善,与底层百姓的贫苦形成鲜明对比。

**后段**:诗人在最后两段提出了关于人生与官场态度的深刻思考。通过“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和“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诗人似乎在反思,即便在物质生活和官位上已经相对优越,但他依然自问“于国有何劳”,表达了对个人成就与国家贡献之间的关系的深刻思考,提出自己在为国家服务方面可能并未做出足够的贡献,引发对自身角色与社会责任的质疑与反思。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自在》不仅仅是一首描述个人生活状态的诗,更是一次对于官场生活、个人成长与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自身生活与官场地位的描绘,最终引导读者思考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成就与责任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在》古诗词赏析:

《自在》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官场、世态人情的深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个人变化**:首句“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形象地描述了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自然衰老的过程,从“无发”到“有毫”的变化,寓意着生命的自然规律和时间的流逝。

2. **官场生涯与个人成就**:“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描绘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外貌日渐衰老,但官阶和职位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升,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上的成就与地位的上升。

3. **生活条件的改善**:“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通过“优饶”的俸禄、闲适稳定的职位、摆脱粗陋饮食和简陋住所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上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4. **情感转折与自我反思**:“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这部分转折,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到家境依然贫寒的自我反思,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之间落差的思考,以及对“贫寒”的理解可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可能包含了内心的满足与精神上的贫瘠。

5. **官位与个人追求**:“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是作者对官位的看法,表达了不以官位的高低作为人生价值全部的观念,倡导知足常乐,不贪图更多,不追求无止境的权力与财富。

6. **内心自省**:“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最后两句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提出疑问“对国家有何贡献”,意味着作者在追求个人生活改善的同时,也意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与贡献,体现了其深沉的家国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官场、社会与个人价值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他对自我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平和与知足态度。

白居易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