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ī huān ǒu zuò
追欢偶作
bái fà shēng lái sān shí nián ér jīn xū bìn jǐn pó rán |
白发生来三十年 而今须鬓尽皤然 |
gē yín zhōng rì rú kuáng sǒu shuāi jí duō shí shì shòu xiān |
歌吟终日如狂叟 衰疾多时似瘦仙 |
bā jiè yè chí xiāng huǒ yìn sān guāng cháo niàn ruǐ zhū piān |
八戒夜持香火印 三光朝念蕊珠篇 |
qí yú biàn bèi chūn shōu shí bù zuò xián yóu jí zuì mián |
其馀便被春收拾 不作闲游即醉眠 |
《追欢偶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如下:
1. **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白发的岁月。他从三十岁开始长白发,如今白发已经布满了他的双鬓,呈现出皤然之象。皤然,形容鬓发花白,满头白发的状态。
2. **歌吟终日如狂叟**: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整天都在吟诗作歌,如同一个放荡不羁的老头。这里的“狂叟”可能寓指诗人纵情于诗酒之间,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3. **衰疾多时似瘦仙**: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因为长期的疾病和衰老,显得瘦削如仙。这里“瘦仙”可能是一种自嘲或者自我描绘,暗示尽管身体瘦弱,但内心依然保持一种超脱和独立的境界。
4. **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光朝念蕊珠篇**:这句提到诗人遵守佛教八戒的修行生活。夜晚,他持香念经,白天则诵读道教经典《蕊珠篇》。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和仪式感。
5. **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这句话意味着除了上述的修行生活之外,诗人的其他时间要么是在春光中散步,享受自然的美好;要么就是在闲暇之时沉醉于酒中。这里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既重视精神修行,又懂得享受生活,体现了对生命整体的平衡和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通过描绘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样的生活情趣,展现了他在诗歌、修行、自然和酒中的追求与平衡。
《追欢偶作》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晚年时期的作品《追欢偶作》,通过对个人生命经历、健康状态、日常行为以及生活态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时间与自我变化**:“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回顾了三十年的人生历程,形象地描绘了从青年到老年,发白、须鬓斑白的变化,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自然规律。
2. **生活态度**:“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似瘦仙”,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歌吟”还是“衰疾”,诗人将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视为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以“狂叟”和“瘦仙”的形象自比,既体现出生活的乐趣,也反映出对身体状况的平和接受。
3. **日常修行与精神追求**:“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光朝念蕊珠篇”,这两句提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修行,八戒代表佛教修行中的八戒律,香火印可能是指佛教中用于诵经的道具。同时,也涉及到对三光(日、月、星)的朝拜和诵读《蕊珠篇》,表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宇宙自然的敬畏。
4. **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态度,无论是春日的轻松游玩,还是日常的醉眠,都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同时,这种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即生活中的琐碎与欢愉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必过分追求或逃避。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追欢偶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自我状态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在面对生命变化和生活常态时所持有的乐观、平和与随性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