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ān zhōu cuī dài fū gé lǎo hū yǐ jìn shī shù shí shǒu jiàn shì yín fěng zhī xià … jùn zhāi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郡斋
guān zhì xīn duō lǎn féng yíng xīng jiàn wēi |
冠栉心多懒 逢迎兴渐微 |
kuàng dāng shí rè shèn xìng yù kè lái xī |
况当时热甚 幸遇客来稀 |
shī sǎ chí biān dì liáng kāi zhú xià fēi |
湿洒池边地 凉开竹下扉 |
lù chuáng qīng miè diàn fēng jià bái jiāo yī |
露床青篾簟 风架白蕉衣 |
yuàn jìng liú sēng sù lóu kōng fàng jì guī |
院静留僧宿 楼空放妓归 |
shuāi cán qiáng huān yàn cǐ shì jiǔ zhī fēi |
衰残强欢宴 此事久知非 |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郡斋》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一种闲适、慵懒而又怀旧的情感。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冠栉心多懒,逢迎兴渐微**:诗人以第一句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描述为“懒于梳洗打扮”,“逢迎”即指与他人交往,而“兴渐微”则表明他对这些日常的社交活动失去了兴趣,显得慵懒。
2. **况当时热甚,幸遇客来稀**:在炎热的天气下,很少有客人来访,这种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一个相对清静的生活空间,他可以享受这份宁静。
3. **湿洒池边地,凉开竹下扉**:诗人描述了为应对炎热而做出的行动,如在池边洒水以增加湿度,使空气变得凉爽;在竹林之下开窗,借竹林的阴凉之气来降低室内温度。
4. **露床青篾簟,风架白蕉衣**:用青竹编的竹席(青篾簟)和用白蕉纤维制成的遮阳(风架白蕉衣)来描绘他避暑的日常用品,既实用又贴合环境,同时营造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氛围。
5. **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诗人邀请僧人暂时住下,享受宁静的院落;而他的妾妓们则在没有活动后自然回家。这一场景突出了他的闲适生活,以及对宗教与世俗生活之间界限的淡然态度。
6. **衰残强欢宴,此事久知非**:虽然诗人在宴饮时勉强维持着欢愉,但内心深处,他早已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并非真正的自我享受,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和对生活本质的体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反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和自我的一种态度,表达了对简朴生活、自然环境的向往,以及对社会风俗和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郡斋》古诗词赏析:
《宣州崔大夫阁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崔大夫阁老赠诗的感激之情,并通过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不为世事所累的生活态度。
诗的首联“冠栉心多懒,逢迎兴渐微”,开篇即透露出诗人对繁琐礼仪和交际应酬的厌倦之情。在这里,“冠栉”指的是穿戴整齐,显示出诗人对于繁文缛节的厌烦,同时也表现出内心的懒散和不愿参与过多外在事务的状态。
颔联“况当时热甚,幸遇客来稀”,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内心的自在与对宁静的渴望。当外界环境热烈、喧嚣,诗人的内心却希望人少客稀,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更好地享受内心的平静。这里的“热甚”不仅指天气炎热,也暗喻了世事的纷扰和人心的忙碌。
颈联“湿洒池边地,凉开竹下扉,露床青篾簟,风架白蕉衣”,通过描绘一个凉爽、宁静的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湿洒池边地,凉风吹拂竹林,露床上铺着青篾席,风中挂起了白蕉扇,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清凉、宁静的夏日图景,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美学的欣赏和追求。
尾联“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衰残强欢宴,此事久知非”,诗人通过邀请僧人住宿、放妓归家,以及自己勉强参加宴会,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状态的反思和现在的淡泊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世事的洞察,诗人开始意识到,过去的繁华与热闹并非真正的幸福,而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的快乐。在这里,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远离世俗喧嚣的生活哲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白居易的诗以情感真挚、语言平易近人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读来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