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ù nián lì chūn rì rén rì zuò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cháo wèn cǐ xīn hé suǒ sī mù wèn cǐ xīn hé suǒ wèi |
朝问此心何所思 暮问此心何所为 |
bù rù gōng mén yōng liǎn shǒu bù kàn rén miàn miǎn dī méi |
不入公门慵敛手 不看人面免低眉 |
jū shì shì jiān mián dé suǒ shào nián chǎng shàng yǐn fēi yí |
居士室间眠得所 少年场上饮非宜 |
xián tán wěi wěi liú zhū lǎo měi yùn xú xú jìn yī zhī |
闲谈亹亹留诸老 美酝徐徐进一卮 |
xīn wèi céng qiú guò fèn shì shēn cháng shǎo yǒu bù ān shí |
心未曾求过分事 身常少有不安时 |
cǐ xīn chú zì móu shēn wài gèng wèn qí yú jǐn bù zhī |
此心除自谋身外 更问其馀尽不知 |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古诗词释义:
白居易的这首诗《六年立春日人日作》中,我们可以逐段理解其含义:
1. **朝问此心何所思,暮问此心何所为:**
白居易在晨起和夜晚时都会反思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在一天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这句话展现了他对自我内心活动的深思和反省。
2. **不入公门慵敛手,不看人面免低眉:**
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的不屑和不与世俗相融的态度。"不入公门"意味着不愿意参与官场的繁琐事务,"不看人面免低眉"则是说不愿为了逢迎他人而降低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3. **居士室间眠得所,少年场上饮非宜:**
"居士"是指佛教中在家修行的人,此处指白居易过着宁静的僧人般生活。"室间眠得所"说明他在自己的居所里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眠。"少年场上饮非宜"则表示他在不适合饮酒的场合选择了饮酒,可能是为了发泄或放松,同时也反映了他追求生活多样性的态度。
4. **闲谈亹亹留诸老,美酝徐徐进一卮:**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在闲暇时与老年人交谈,享受着从容的生活节奏,品尝美酒的过程。"亹亹"形容交谈的连续和流畅,"诸老"是老人的尊称,"美酝"是佳酿,"一卮"是古代的酒杯,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韵味。
5. **心未曾求过分事,身常少有不安时:**
白居易的心从未追求过不切实际的事情,他的身体也通常没有不舒适的时候。这两句表现出他对生活态度的平和与知足。
6. **此心除自谋身外,更问其馀尽不知:**
这句话总结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理解,认为除了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这种观点体现了一种简单、知足的生活哲学,强调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和谐。
综上所述,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自我反省、以及对官场和世俗生活的疏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情趣和个人内心的深刻理解。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古诗词赏析: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头两句:“朝问此心何所思,暮问此心何所为。”
诗人以自我反省的形式,向内心的问话开始,揭示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沉关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事业以及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反思的态度,展现出一种哲学式的思考。
### 中间四句:“不入公门慵敛手,不看人面免低眉,居士室间眠得所,少年场上饮非宜。”
这四句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与生活中的态度和选择。诗人拒绝进入官场,不愿卷入世俗的纷争,表达了他对官场复杂性的厌倦和对内心清净的向往。同时,对于少年时期的放纵饮酒,诗人持否定态度,倡导适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约束,体现了他对健康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 后四句:“心未曾求过分事,身常少有不安时,此心除自谋身外,更问其馀尽不知。”
这四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我内心世界的重视。他相信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是生活中的最高追求,而非外在的成就或社会认可。诗人在追求个人内心平静的同时,对其他事物保持了距离和不关心的态度,强调了精神独立与自我内在的探索。
### 总结: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对外在事物的理性审视,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反思、自我约束、内心平静追求等主题,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信仰与生活态度,也具有普遍的人文关怀与道德启示,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