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ēng yuè shí wǔ yè chéng mù zhōng zhū gōng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

作者:徐凝 
zhī zhī zhuǎn shì diāo gōng dòng     piàn piàn yáo guāng yù jiàn xié
枝枝转势雕弓动   片片摇光玉剑斜
jiàn shuō mù lán zhēng shù nǚ     bù zhī nà zuò jiǔ biān huā
见说木兰征戍女   不知那作酒边花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古诗词释义:

徐凝的这首《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描绘了一个充满热闹与欢乐的元宵节情景,但同时,它也蕴含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女子征战的思考。下面对每一句进行逐段解释:

1. **枝枝转势雕弓动, 片片摇光玉剑斜**:
这两句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仿佛是用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节日的盛况。"枝枝转势雕弓动",描绘了弓箭在夜色中的动态之美,尤其是那些雕饰精美的箭弓在夜色中反射出的光芒,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片片摇光玉剑斜",则是对剑的描述,想象这些剑在夜空中划出斜线,光芒闪烁,仿佛是舞动的光带,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2. **见说木兰征戍女**:
这句话引出了对女性征战的思考。"木兰征戍女"可能是借用了木兰从军的典故,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这句话表明诗人在庆祝元宵节的同时,也思考到了历史上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

3. **不知那作酒边花**:
最后一句诗意转折,诗人从对战争的思考转向了对元宵节欢乐场景的描绘。"酒边花"通常指代宴会上供人观赏的花卉,与欢乐的节日气氛相呼应。这句诗可能表达了对这些征战女性的同情和怀念,暗示她们的英勇和牺牲往往被忽略或不被记得,而她们本应享有和平、快乐的生活,就像宴会上的花一样,被欣赏和尊重。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和对历史公正性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以及对女性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古诗词赏析:

徐凝的这首诗《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的独特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女性角色和社会角色的深刻反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意象的构建与对比**:
- **"枝枝转势雕弓动, 片片摇光玉剑斜"**:这两句诗通过“雕弓”与“玉剑”的形象,生动描绘了正月十五夜晚的节日氛围。雕弓和玉剑在古代常常与英雄、勇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里以这些武器的动态表现,暗示了节日的欢腾与热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英雄文化的向往。

2. **文化意象的深度**:
- **“木兰征戍女”**:借用木兰(花木兰)的故事,木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战士,以代父从军而著称。此处的“木兰征戍女”可能象征着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扮演的非典型角色,或是对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隐喻。这种使用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学深度,也引发了对于女性角色定位和社会角色分配的思考。

3. **情感与主题的转折**:
- **“不知那作酒边花”**:最后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将视角转向了节日中的女性角色,暗示她们在欢庆时刻,可能只是作为观赏的对象,而非参与者。这种转折,暗含了对于性别角色、女性地位以及传统习俗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敏感和批判。

4. **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
- **对仗工整,用词典雅**:徐凝的诗作讲究对仗,语言精炼,富有音韵美。通过“枝枝转势”与“片片摇光”的对仗,以及“雕弓动”与“玉剑斜”的动态描绘,使得画面生动,情感饱满,展现出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

综上所述,徐凝的《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不仅通过精妙的意象构建和语言运用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景象,更深入探讨了女性角色、社会地位以及传统习俗的多层面意义,体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徐凝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