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tài yuán zhāng shàng shū shān tíng shū huái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
gòng lián dú hè qīng xiá zī yíng zhōu gù shān guī yǐ chí |
共怜独鹤青霞姿 瀛洲故山归已迟 |
rén zhě yān néng xiào zhì è fēi wǔ zì hé zhuī zhǎng lí |
仁者焉能效鸷鹗 飞舞自合追长离 |
wú tóng jiǒng qí zhī què guān yān yǔ lǚ fú jiāo lóng qí |
梧桐迥齐鳷鹊观 烟雨屡拂蛟龙旗 |
hóng yàn chōng biāo qù bù jìn hán shēng wǎn xià tiān quán chí |
鸿雁冲飙去不尽 寒声晚下天泉池 |
gù wǒ péng lái jìng wú shì yù bǎn bǎo shū cáng zhòng ruì |
顾我蓬莱静无事 玉版宝书藏众瑞 |
qīng biān jǐn yǐ jí zhǒng lái kē dòu jiē cóng lǔ shì zhì |
青编尽以汲冢来 科斗皆从鲁室至 |
jīn mén dài zhào hé xiāo yáo míng rú zǎo wèn zhāng zi qiáo |
金门待诏何逍遥 名儒早问张子侨 |
wáng bāo yì cái wǎn shǐ rù gōng nǚ yǐ néng chuán dòng xiāo |
王褒轶材晚始入 宫女已能传洞箫 |
yīng lìng bǎi tái zhǎng duì hù bié lái xiāng wàng dú liáo liáo |
应令柏台长对户 别来相望独寥寥 |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古诗词释义:
李德裕的《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古风,其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1. **首联:共怜独鹤青霞姿, 瀛洲故山归已迟,**
开篇表达了诗人与“独鹤”一同欣赏其青霞般的美丽姿态,独鹤因某些原因未能返回瀛洲故山,暗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或遗憾。
2. **仁者焉能效鸷鹗, 飞舞自合追长离,**
诗人自比仁者,不求像鸷鸟(鸷鹗)一般凶猛,而是追求像凤凰(长离)一般高洁和自由,表达了一种道德与理想的追求。
3. **梧桐迥齐鳷鹊观, 烟雨屡拂蛟龙旗,**
梧桐树与鳷鹊观并立,烟雨中多次拂过蛟龙旗,景象壮观,既有自然之美,也暗喻了诗人的处世态度与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4. **鸿雁冲飙去不尽, 寒声晚下天泉池,**
雁群在疾风中飞翔,留下不息的身影,寒冷的声音在天泉池上回响,渲染了一种孤寂与深沉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懈追求。
5. **顾我蓬莱静无事, 玉版宝书藏众瑞,**
回望蓬莱仙境,一片宁静,玉版宝书蕴藏了众多祥瑞,表明诗人虽身处静谧之地,但内心对知识与祥瑞的追求并未停止。
6. **青编尽以汲冢来, 科斗皆从鲁室至,**
书籍来自汲冢,文字如科斗,从鲁室(孔子旧居)传至,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与来源,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敬仰。
7. **金门待诏何逍遥, 名儒早问张子侨,**
金门作为朝中待诏之所,是逍遥自在的地方,名儒早就问及张子侨(张氏),表明诗人对智者的推崇和对知识交流的渴望。
8. **王褒轶材晚始入, 宫女已能传洞箫,**
王褒(王褒是汉代的文学家)虽才华横溢,却晚至才入宫,宫女已能吹奏洞箫,意在表达才华与机遇的关系,以及女性在文化艺术传播中的作用。
9. **应令柏台长对户, 别来相望独寥寥**
应该使得柏台(古代监察机关)永远对着门户,表达了对公正与清明的追求,同时也感慨于别后的相望之情,显得孤独而寂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人物和自身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道德、知识和公正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遗憾。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是一首意境深邃、情感浓郁的诗篇,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友人太原张尚书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山亭景色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1. 开篇借鹤喻人,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诗的开头“共怜独鹤青霞姿,瀛洲故山归已迟”以“独鹤”比作高洁之士,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状态(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境)的向往与未能及时实现的遗憾。这与诗人自身的境遇形成共鸣,隐含了对仕途坎坷、志向未展的感慨。
### 2. 描述仁者形象与志向,彰显理想人格
“仁者焉能效鸷鹗,飞舞自合追长离”通过对比“鸷鹗”的凶猛与“长离”(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的优雅,强调了诗人对仁者形象的向往,主张仁者应当追求内在的高尚与外在的和谐统一,而非外在的权力与威严。
### 3. 山亭美景与心境的交融
“梧桐迥齐鳷鹊观,烟雨屡拂蛟龙旗”描绘了山亭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色,梧桐与鳷鹊观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人在此寄情山水,释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 4. 鸿雁与寒声的描绘,增添诗的意境
“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通过鸿雁飞翔与晚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也寓意着诗人的思绪随鸿雁而远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 5. 内容的扩展与深化
“顾我蓬莱静无事,玉版宝书藏众瑞”与“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通过引用古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传承。这一部分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体现了诗人在面对静谧与忙碌时的思考与抉择。
### 6. 结尾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金门待诏何逍遥,名儒早问张子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尚书的敬仰与期待,暗示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诗人希望能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探讨学问,分享彼此的智慧与人生经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学问、友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诗中融合了自然美景、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