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èng yuán míng shàng rén ( yuán gōng , fú dǐng zhī zuì )
赠圆明上人(圆公,佛顶之最)
yáng gōng zhuī shèng gài zī dì zàn xiāo yáo |
羊公追胜概 兹地暂逍遥 |
fēng jǐng tóng nán xiàn dān qīng jiàn běi cháo |
风景同南岘 丹青见北朝 |
shí qú qīng xià qì gāo shù jī xiān biāo |
石渠清夏气 高树激鲜飙 |
niàn fǎ zhēn qín jí wén jīng zuì xiàng diào |
念法珍禽集 闻经醉象调 |
ǒu fēn gān lù wèi piān jué zhòng xiāng ráo |
偶分甘露味 偏觉众香饶 |
wèi wèn pí chéng nèi yú xūn jǐ rì xiāo |
为问毗城内 馀薰几日销 |
《赠圆明上人(圆公,佛顶之最)》古诗词释义:
这首《赠圆明上人》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献给一位名为圆明的上人(僧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圆明上人的崇敬之情,也描绘了僧人修行生活的美好景象。下面逐段解释诗文意思:
**首句:“羊公追胜概,兹地暂逍遥”**
这句诗借用了“羊公追胜概”的典故,暗示诗人自己也像羊公一样,追求并欣赏美好的景象和意境。这里的“兹地”指的是僧人修行的所在之处,诗人暂时在这里得到心灵的逍遥和解脱。
**第二句:“风景同南岘,丹青见北朝”**
“南岘”和“北朝”是借代手法,用来描述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或景象。诗人提到,这里的风景与南方的名山大川相似,色彩丰富,而北方的绘画作品则以华丽的丹青展现。这里对比了自然的山川之美与人工创造的艺术之美。
**第三句:“石渠清夏气,高树激鲜飙”**
“石渠”是指清澈的溪流,这里的“清夏气”意味着在炎炎夏日,这样的溪流给人一种清凉之感。高树之间,清风拂过,带来的是新鲜的空气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第四句:“念法珍禽集,闻经醉象调”**
“念法”指的是僧人在静思佛法,“珍禽集”形象地描绘了法会时,鸟儿在聚集聆听的场景,象征着佛法的深奥和吸引。而“闻经醉象调”则是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描述僧人诵经声如醉酒般让大象也感到陶醉,强调了佛法对人心的触动和影响。
**第五句:“偶分甘露味,偏觉众香饶”**
“甘露味”是佛教中比喻的法喜,这里用来形容僧人偶得法喜,内心感到甜美和满足。同时,“众香饶”则描绘了僧人所在之处弥漫着各种芬芳的香气,象征着佛法的广泛影响力。
**第六句:“为问毗城内,馀薰几日销”**
“毗城”是指佛教中的说法界,这里比喻高深的佛学境界。“馀薰”指的是佛法的影响力或僧人修行的痕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圆明上人的修行成就的赞叹,同时也询问这样的法力或修行的痕迹能持续多久,透露出对高深佛法的敬畏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修行生活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敬仰,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高深境界的向往与探索。
《赠圆明上人(圆公,佛顶之最)》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赠圆明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诗作,通过对圆明上人所在的特定环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章法与结构
此诗首句“羊公追胜概,兹地暂逍遥”开门见山,引出对羊祜追慕自然胜景的典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眼下之地的赏玩与留恋。接下来的“风景同南岘,丹青见北朝”两句,巧妙地将眼前的风景与历史上的名胜进行类比,强化了地点的美感与历史感。接下来的“石渠清夏气,高树激鲜飙”描绘了清凉的夏日景色,通过“石渠”和“高树”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自然美,进一步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
### 用词与形象
诗中“念法珍禽集,闻经醉象调”以“珍禽”和“醉象”为喻,形象地表现了佛法的深远与神奇,连鸟兽都为之沉醉,强调了佛法的感染力。接着“偶分甘露味,偏觉众香饶”通过“甘露味”和“众香”这样的词语,描绘了佛法的甘甜与佛香的浓郁,进一步凸显了佛法的崇高与美妙。
### 意象与情感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融入了对佛法深邃意义的感悟与崇敬。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个人的情感与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纯净的状态。
### 总结
《赠圆明上人》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邃禅意与个人情感的佳作。通过精细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佛教精神的崇敬,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李德裕诗作中的一篇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佛教融合之美的一次精彩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