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 zèng shèn wēi sì zhǔ dào ān shàng zuò sān sēng zhèng
戏赠慎微寺主道安上座三僧正
zhī jūn xué dì yàn duō wén guǎng dù qún shēng chū shì fēn |
知君学地厌多闻 广渡群生出世氛 |
fàn sè bù yīng shū bǎo qì shù xiāng jiē qiǎn rù chán xūn |
饭色不应殊宝器 树香皆遣入禅薰 |
《戏赠慎微寺主道安上座三僧正》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较为抽象,主要通过对僧人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佛学追求的境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以下是逐句解析:
1."知君学地厌多闻,广渡群生出世氛":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僧人追求学识的深刻理解。"学地"指的是学识的范畴或领域,"厌多闻"说明僧人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取知识,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智慧。"广渡群生出世氛"则表达出僧人致力于引导和帮助众生脱离世俗烦恼、追求超越凡尘的境界。
2."饭色不应殊宝器,树香皆遣入禅薰":这两句是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描绘。"饭色不应殊宝器"意指僧人对待饮食不以是否华贵为标准,更注重内心的清净与满足,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态度。"树香皆遣入禅薰"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感受并汲取自然的纯净之气,以提升自身的禅修境界。"禅薰"在这里指的是通过冥想、禅修等修行方法,达到内心宁静、智慧增长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上述意象,表达了对僧人修行境界的赞美,强调了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净化的重要性。李德裕借以寓含了自己对于佛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戏赠慎微寺主道安上座三僧正》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戏赠慎微寺主道安上座三僧正》这首诗,采用了文人戏谑与对僧侣生活哲学的深刻探讨相结合的风格,既有对僧侣修行之道的赞美,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幽默调侃。这首诗通过“知君学地厌多闻,广渡群生出世氛”两句,点明了道安上座在追求智慧的同时,不满足于自我局限,而是力求广泛渡化众生,走出红尘纷扰,进入超脱的境界。这里的“厌多闻”并非厌弃知识,而是指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引导,达到心灵的提升和渡化众生的崇高目的。
“饭色不应殊宝器,树香皆遣入禅薰”两句则更进一步,展现了僧侣修行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饭食之色并不应该与宝器相区别,这里的“饭色”可以理解为食物的颜色、味道等感官体验,“宝器”则象征着奢华、物质的高贵。在僧侣的世界里,所有的感官体验和物质都不应成为追求的焦点,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些体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禅定。树香则是自然界的香气,被引导进入禅修的氛围之中,象征着自然与禅定的融合,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应是修行的一部分。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僧侣修行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现实社会中过度追求物质、忽视精神生活的一种幽默反讽。李德裕通过诙谐的笔触,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珍惜内心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