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sòng xiàng gōng shí bā zhàng zhèn yáng zhōu ( yī zuò hé wáng bō yóu gù jū gǎn jiù )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jiàn wài jiǔ huá yīng jiān tí xià yù jīng |
剑外九华英 缄题下玉京 |
kāi shí wēi yuè shàng niǎn chù luàn quán shēng |
开时微月上 碾处乱泉声 |
bàn yè yāo sēng zhì gū yín duì zhú pēng |
半夜邀僧至 孤吟对竹烹 |
bì liú xiá jiǎo suì xiāng fàn rǔ huā qīng |
碧流霞脚碎 香泛乳花轻 |
liù fǔ shuì shén qù shù cháo shī sī qīng |
六腑睡神去 数朝诗思清 |
qí yú bù gǎn fèi liú bàn dú shū xíng |
其馀不敢费 留伴读书行 |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李德裕为一位被派遣到扬州(今中国江苏省扬州市)镇守的官员所作,通过描绘扬州的美景、静谧的夜晚和诗人对诗词的热爱,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情感。
**逐段解释**:
1.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这里的“剑外”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遥远之地,而“九华英”指扬州的九华山,有象征之意。整句意为,从遥远的地方带去了对扬州的思念,以诗题的形式寄给扬州(“玉京”)。这里的“缄题”就是题诗在信封上,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扬州的眷恋和思念。
2.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这句描述的是夜晚月光朦胧,微光之下,诗人想象着打开信件时的情景,伴随的是溪流的潺潺声。这里将自然美景与诗的打开过程结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
3.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描述了诗人深夜邀请僧侣来共赏月色,或是在月夜中独坐,对着竹林吟诗的情景。这里的“孤吟”反映了诗人可能在夜晚的寂静中感到的孤独,但他通过诗歌找到了与自然、与僧侣的连接。
4.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这句描述了夜晚清澈的水流中,倒映着破碎的霞光,水面上泛起的清香和细小的泡沫(乳花)在轻风中飘散。这里通过“碧流”和“霞脚碎”的描绘,展现了夜晚水面上的宁静与美丽。
5.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表示诗人经过这一番夜晚的体验后,内心变得清醒,诗思如泉涌,灵感充沛。这里的“六腑睡神”可能是指深陷梦境的那部分心灵,睡神的离去象征着诗人找回了内心的宁静和灵感。
6.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为了保持灵感和创作的状态,其余的时间不愿轻易消耗,而是选择继续沉浸在阅读和思考中,以保持与知识和诗歌的亲密联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情感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诗的执着追求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深情与雅致。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是一首以送别和回忆为主题的诗歌。诗歌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充满深情和文化气息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在送别之时的思绪万千和对扬州往事的深深怀念。
### 诗歌分析
1. **开头四句**:“剑外九华英, 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 碾处乱泉声。” 这四句诗运用了类比和动态的描写,以“九华英”(象征花朵的灿烂)比喻被封存的诗歌珍品,从“玉京”(京城)寄出,表达了对诗歌、文化的珍视和对远方朋友的深情寄赠。月光微照,泉水潺潺的场景,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2. **中间四句**:“半夜邀僧至, 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 香泛乳花轻。” 这里描述了诗人在深夜里邀请僧人共煮茶,孤吟相伴的情景。借助于茶叶烹煮时的“碧流”、“霞脚碎”和茶香“乳花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品味和对禅意的追求,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3. **最后四句**:“六腑睡神去, 数朝诗思清, 其馀不敢费, 留伴读书行。” 这几句通过描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获得的灵感与精神的觉醒,表达了他的激情与才思的激荡。同时,诗人强调“不敢费”,留以伴“读书行”,表明他对文学与学问的尊重与珍视,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 总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文化、知识以及与朋友交往的深厚情感。李德裕巧妙地将自然美、生活艺术和个人情感融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与敬仰。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超脱,对知识的渴求与对友情的珍视,共同构成了这首诗丰富的情感层次,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