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í píng quán mǎ shàng zuò ( yī zuò lí dōng dōu píng quán )
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
ǒu lái guān gài lǐ kuì shì jiù sān gōng |
偶来冠盖里 愧是旧三公 |
zì xǐ wú bīng shù qīng qiú shàng bì gōng |
自喜无兵术 轻裘上閟宫 |
《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古诗词释义:
李德裕的这首诗《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是他在被贬途中所作,诗中的内容反映了他个人的复杂情感和对权力、地位的反思。我们可以逐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偶来冠盖里, 愧是旧三公"。这一句中的“冠盖里”指的是贵族、官员集中的地方,即政治中心。"偶来"表明他并非主动来到这里,而是被命运所驱使。"愧是旧三公"中的“旧三公”是指过去的高官,李德裕以“愧”来表达自己不情愿、后悔或自我审视的情绪,暗示了自己过去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与现在处境的反差。
2."自喜无兵术, 轻裘上閟宫"。"自喜"表明他对自身的一点小满足,"无兵术"暗示他在权力和军事策略上并不精通,可能是在强调自己的清高或对权力的淡然态度。"轻裘"指的是轻便的皮衣,这里用以比喻轻松、自由的生活状态。"上閟宫"中的“閟宫”指的是废弃的宫殿,这里可以理解为政治的衰败或自己政治生涯的终结。整句话表达了他对过去权力生活的一种不屑或解脱。
这首诗反映了李德裕对自己过去政治生涯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己曾身处高位的无奈与感慨,也有对现在被贬的淡然与释怀。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隐约透露出对权力与地位的深刻理解。
《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政治立场的诗作。此诗所表现的复杂情绪和深沉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题目解读
题目中的“离平泉”指离开平泉这个地方,而平泉通常与李德裕的私人庄园相关联。《离东都平泉》可能是指离开洛阳(东都),这里的“东都”是指洛阳在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与长安(西都)并称。此诗通过“离”字表达出一种离开的思绪与情感。
### 诗歌赏析
1. **首联:“偶来冠盖里, 愧是旧三公”**。这一联通过“偶来”与“愧是”两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地位与身份的矛盾感。李德裕曾任三公之一的职位,但“偶来”二字表明了这种位置并非他自始即追求或习惯的,这背后可能暗含了作者对于权力、地位的复杂态度与自我反省。
2. **颔联:“自喜无兵术, 轻裘上閟宫”**。这联中的“自喜”表现出作者对于自己没有沉迷于军事谋略的自豪感。这种自我肯定可能反映了其政治理念中的“文治”倾向,即更倾向于通过文治而非武力来实现治理与变革。而“轻裘上閟宫”则可能是在描绘其前往或离开某个重要地点时的轻装简从,表现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某种厌倦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意义与主题
整首诗通过李德裕个人的离别情绪,反映了其复杂的政治立场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冲突。作为晚唐时期的名臣,李德裕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其政治理念与个人哲学的体现。通过对权力与地位的自我反思,以及对军事与文治态度的鲜明对比,诗作展现了作者在历史背景下,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 结论
《离平泉马上作》通过对作者个人情感与政治立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历史人物在权力与责任、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与抉择的心路历程。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晚唐时期复杂的政治与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