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píng quán shān jū , zèng shěn lì bù yī shǒu ( zhōng shū zuò )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
ruò suì nòng cí hàn suì dāo míng zhǔ ēn |
弱岁弄词翰 遂叨明主恩 |
huái zhāng guò yuè dǐ jiàn pèi shǒu wú mén |
怀章过越邸 建旆守吴门 |
xī yí yīn nán zhù dōng gāo yì shàng cún |
西圯阴难驻 东皋意尚存 |
cán yú liù bǎi shí kuì fù wǔ qiān yán |
惭逾六百石 愧负五千言 |
jì shì zhī yīng jiǎo cí róng lèi chù fān |
寄世知婴缴 辞荣类触藩 |
yù zhuī mián shàng yǐn kuàng jìn zi píng cūn |
欲追绵上隐 况近子平村 |
yì yǒu tóng xiāng ài shān yú shǔ gǔ xuān |
邑有桐乡爱 山馀黍谷暄 |
jì fēi táo xiāng dì nǎi shì gù hóu yuán |
既非逃相地 乃是故侯园 |
yě zhú duō wēi jìng yán quán qǐ yī yuán |
野竹多微径 严泉岂一源 |
yìng chí fāng shù mì bàng jiàn gǔ téng fán |
映池方树密 傍涧古藤繁 |
qióng zhàng kān fú lǎo huáng niú yǐ fú yuán |
邛杖堪扶老 黄牛已服辕 |
zhǐ yīng jiāng lì hè yōu gǔ gòng piān fān |
只应将唳鹤 幽谷共翩翻 |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古诗词释义:
李德裕的《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是一首怀旧诗,表达了对过去的山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权力与荣华的感慨。整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解释:
###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
诗人自述年轻时便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在这里,“弱岁”指的是年轻时期,“词翰”指的是文笔,“明主恩”则意味着受到了帝王的青睐。
### 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
诗人回忆了自己前往越邸(古代官员出行或临时驻地)及在吴门(吴国的都城,今江苏苏州)任职的经历。这里描述了诗人从江南的富饶之地到吴门的忙碌与责任,描绘出其官场生涯的足迹。
### 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
“西圯阴”可能是指诗人曾在某个西边的城堡或官邸中停留,但“阴”在这里可能暗示难以长久停留,“驻”意为驻足、停留。而“东皋意尚存”则表达了诗人对东方平旷之地的向往与留恋,尽管难以长留,但心中的意愿仍然存留。
### 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
“六百石”和“五千言”在这里可能分别是指官阶和文学成就。诗人自我反省,对于超过六百石的高位感到惭愧,对于未能达到五千言的高深文学成就而感到遗憾,反映了对自身能力和责任的反思。
### 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
诗人感叹在世间虽然得到荣誉,但如同被绳索束缚,无法自由地辞去官职,退出荣华,如同触碰藩篱无法轻易解脱。这里表达了对权力与荣誉的复杂情感。
### 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
“绵上隐”可能指代古代高士隐居于绵山上,这里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古人的隐逸生活,追求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子平村”则可能是对理想中的隐居之地的描述,接近这样一个地方,似乎为诗人提供了一种可能。
### 邑有桐乡爱,山馀黍谷暄
“桐乡爱”可能是指诗人对某地(或诗人自以为的家乡或理想中的地方)的热爱,而“山馀黍谷暄”则描绘了山中谷地的热闹与生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
###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这里诗人提到自己并非逃避政治的隐士,而是曾经的官宦之家,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往身份的自省和感慨。
### 野竹多微径,严泉岂一源
“野竹多微径”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幽静小路,“严泉岂一源”则表示水源丰富,象征着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希望。
### 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
“映池方树密”和“傍涧古藤繁”描述了池边树木茂盛、涧边藤蔓繁密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繁荣和生机。
### 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
“邛杖”可能是指一种特别的拐杖,适合年老或体弱者使用,“黄牛已服辕”则可能描绘了农耕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像唳鹤一样在幽静的山谷中自由飞翔,比喻诗人的理想与渴望,希望能在宁静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山居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于权力与荣誉的复杂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这首《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是一首寄寓丰富情感与意境深远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的开篇"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李德裕回顾了自己的年轻岁月,表达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文学才华的萌芽。接着"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展现出他仕途上的经历,从越地到吴门的变迁,似乎在述说官场生涯的起起伏伏,既有荣光也有艰辛。
**"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这里的"西圯"与"东皋"或许在比喻人生的转折点,"阴难驻"暗示了官场的复杂与不易停留,而"东皋意尚存"则透露出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深处的坚守。
**"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通过这样的对比,李德裕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上取得的成就和学问上的追求的复杂情感,既包含了对自身功名的自省,也展现了对学问的不懈追求。
**"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这里用"婴缴"和"触藩"来比喻人生的羁绊与束缚,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无法自由选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辞官归隐生活的向往。
**"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作者以"绵上隐"自喻,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子平村"可能是对某位历史隐士的尊敬,或是对理想中的隐逸之地的描绘。
**"邑有桐乡爱,山馀黍谷喧"**,用"桐乡爱"比喻对理想生活的热爱,"黍谷喧"可能暗示了对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的向往。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这里的"逃相地"和"故侯园"可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立场,既有对权位的讽刺,也有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野竹多微径,严泉岂一源"**,这里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神秘,野竹、微径、严泉,构成了一幅幽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邛杖"和"黄牛"可能象征着年老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堪扶老"暗示了对年老的接受,"黄牛已服辕"可能意味着作者已找到了内心的归宿和平静。
**"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翻"**,"唳鹤"与"幽谷"的组合,再次强调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与自然共处、内心平静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德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他对仕途生涯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李德裕成功地构建了一幅幅充满意境的画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