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i shān jū yāo sōng yáng zi tóng zuò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xī wén hóng guì zhī dú xiù lóng mén cè |
昔闻红桂枝 独秀龙门侧 |
yuè sǒu yí shù zhū zhōu rén wèi cháng shí |
越叟遗数株 周人未尝识 |
píng shēng ài cǐ shù pān wán wú yóu de |
平生爱此树 攀玩无由得 |
jūn zi zhī wǒ xīn yīn zhī wèi yǔ yì |
君子知我心 因之为羽翼 |
qǐ fán jiā kè yù qiě jiù qīng yīn xī |
岂烦嘉客誉 且就清阴息 |
lái zì tiān lǎo cén zhǎng yí cuì lán sè |
来自天姥岑 长疑翠岚色 |
fēn fāng shì suǒ jué yǎn jiǎn zhī jiàn zhí |
芬芳世所绝 偃蹇枝渐直 |
qióng yè rùn bù diāo zhū yīng càn rú zhī |
琼叶润不凋 珠英粲如织 |
yóu yí fěi cuì sù xiǎng dài yuān chú shí |
犹疑翡翠宿 想待鹓雏食 |
níng zhǐ zàn yān liú zhōng dāng gèng fēng zhí |
宁止暂淹留 终当更封植 |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李德裕创作,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红桂树的深深喜爱与对松阳子(指李德裕的朋友松阳)的深情邀请,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君子友谊的珍视。下面逐段解释诗意:
1.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 过去曾听说龙门之侧有一株红桂树,它独自显赫。这里“龙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山,比喻为非凡之地。
2. **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 古代越地的长者遗留下几株红桂树,周代的人未曾见过。通过“越叟”与“周人”的对比,强调了红桂树的非凡和稀有。
3. **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 诗人平生热爱这株红桂树,但却无法攀爬或亲近它。表达了对无法近距离接触的喜爱之物的遗憾。
4. **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 君子理解我的心思,借机(指红桂树)为我增添助力。这里“君子”象征理解与支持,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者交流的渴望。
5. **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 哪里需要夸赞,我只愿意在树荫下稍作休息。这句诗表明诗人更看重实际的陪伴与自然的宁静,而非虚名与赞誉。
6. **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 来自天姥山,一直怀疑着那里的翠绿云雾。天姥山是传说中的仙境,暗示红桂树的环境非常美丽。
7. **芬芳世所绝,偃蹇枝渐直:** 这株树的香气无人能及,它的枝干逐渐挺拔。诗人强调红桂树的独特香气和挺拔形态。
8. **琼叶润不凋,珠英粲如织:** 琼浆般的叶子光泽而不凋谢,如织的珠花明亮而璀璨。描绘了红桂树叶子的美丽和生命力。
9. **犹疑翡翠宿,想待鹓雏食:** 还像翡翠鸟的栖息地,期待着鹓雏(鹓鶵,凤凰的幼鸟)的食粮。这里使用了两个比喻,强调红桂树的环境适合鸟类栖息,富有生机。
10. **宁止暂淹留,终当更封植:** 不仅仅是暂时停留,最终将会再次种植。表达诗人对与朋友共赏红桂树美好时光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与珍视。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红桂树的非凡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君子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是李德裕在怀念山居生活并邀请友人一同前往的佳作,充分展现了李德裕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与主题
诗开篇即用“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借用了“红桂”这一意象,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品格和高雅追求。龙门侧,既是自然之景的描绘,也是历史人文的隐喻,暗示诗人对于古典文化及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怀旧之情。
### 山中植物的赞美
“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这几句不仅描述了山中植物的稀有与独特,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对这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渴望亲近。这里的“遗”字,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更迭与知识的传递,为后文邀请友人共赏这一美景埋下了伏笔。
### 邀请友人的诗情
“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表明诗人邀请友人,不仅仅是出于友情的需要,更是希望通过共同欣赏这山中景色,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与慰藉。这里的“羽翼”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期待,希望友人的参与能为自己的心境增添色彩。
### 自然美景的生动描绘
“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芬芳世所绝,偃蹇枝渐直,琼叶润不凋,珠英粲如织,犹疑翡翠宿,想待鹓雏食”这一系列的描述,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壮丽与纯净。诗人通过“翠岚色”、“琼叶”、“珠英”等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植物的美态与生命力,让人仿佛置身于这清幽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 结语与期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宁止暂淹留,终当更封植”,不仅暗示了对这次山居之行的向往,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永恒追求和希望将其珍藏的心愿。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 总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德裕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通过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自然与人文、情感与哲理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山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