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ī shān jū yī shí shǒu 。 tí jì shāng shān shí

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

作者:李德裕 
yáo sī hán shí hòu     yě lǎo lín xià zuì
遥思寒食后   野老林下醉
yuè zhào yī shān míng     fēng chuī bǎi huā qì
月照一山明   风吹百花气
fēi quán yǔ wàn lài     fǎng fú yí xiāo chuī
飞泉与万籁   仿佛疑箫吹
bù dài shǔ huá fēn     yǐ yīng xuān niǎo zhì
不待曙华分   已应喧鸟至

《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古诗词释义:

李德裕的《思山居一十首》是他在流放期间所作的一组诗,以思念自然之美的山居生活为主题。在这里,李德裕通过想象,描绘了他在山中独处时的宁静与悠然自得的意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
“遥思”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远距离思念。寒食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或两天,据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这里,李德裕想象自己在寒食节后,可能是在一个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季节里,他在山林中与几位老者一同饮酒作乐,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野趣。

###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月照一山明”描绘了夜晚山间被月光照耀的景象,月光洒在山峦之上,使得整个山体显得格外明亮与宁静。这里的“明”不仅仅是月光的明亮,更是山居生活给人内心带来的明亮与清静之感。而“风吹百花气”则是对山林中百花盛开时香气弥漫、生机勃勃景象的描绘。微风轻拂,不仅带起了花香,也带起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
“飞泉”指的是山间飞流直下的瀑布,与“万籁”相对,万籁指山间各种自然声响的总和,包括鸟鸣、风声、溪水声等。整句话通过“仿佛疑箫吹”的比喻,暗示了山林中的自然声响与远处箫声的相似之处。这种比喻手法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声音的敏感与欣赏,也体现了他在流放期间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 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不待曙华分”意味着诗人并不需要等到天亮,就能感受到即将到来的生机与活力。“已应喧鸟至”则描绘了随着天色的逐渐明亮,各种鸟儿开始在山林间鸣叫、活动的情景。这里的“喧鸟至”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对回归自由、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的期待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思念,以及在流放生活中的对自由、宁静与自然美的追求。

《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思山居一十首。题寄商山石》是一首描绘山居之景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静谧、悠远的画面。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后山中景色的想象,展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1. **意象丰富,情感深沉**:诗中使用了“寒食后”这一时间节点,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此时节物复苏,人们或祭扫,或游春,诗中通过“野老林下醉”描绘了一幅人们在山林间饮酒、欢聚的场景,展现出山居生活的欢乐与自然和谐。

2. **光影与色彩的描绘**:“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通过“月”与“风”两种自然元素,不仅描绘了山中月色的明亮和春风吹拂下的百花香气,更借助光影与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3. **听觉元素的加入**:“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通过“飞泉”和“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的描绘,引入听觉元素,将山中的声音与箫声相比较,增加了一种艺术感和想象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4. **情感的升华**:“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当曙光未现,山中鸟鸣已起,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绘,更是对时间流逝、生活循环的哲思。通过这种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敬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思。李德裕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将山居之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李德裕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