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ī shān jū yī shí shǒu 。 yì zhǒng gū shí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
qǐ hào yán zhōng shí cháng jīng bàn yǐn lún |
绮皓岩中石 尝经伴隐沦 |
zǐ zhī chéng jǐ qū hóng xiǎn bì qiān chūn |
紫芝呈几曲 红藓閟千春 |
liáo yòng zhī qín wěi níng wéi yǐ bìng shēn |
聊用支琴尾 宁惟倚病身 |
zì zhī lái chù suǒ hé xiá wèn yán zūn |
自知来处所 何暇问严遵 |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思山居一十首》中的一首,主题是回顾自己在山居生活时的回忆,尤其是对过去种苽(瓜类植物)的岁月的怀念。我们逐步解释诗中的每一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1.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 -"绮皓岩中石" 指的是在岩壁上的石头,表面可能覆盖着一层细腻的白色物质,像珠宝一样闪耀。"尝经伴隐沦" 意味着这些岩石曾经是隐居者的伴侣,陪伴他们度过孤独的山居生活。这里表达了对山中岩石作为隐居生活见证者的情感。
2. **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紫芝" 指的是紫色的芝草,被认为具有神秘的药用价值。"呈几曲" 可以理解为紫芝呈现出了多种形态或形态的多样性,暗示着自然界的丰富多彩。"红藓" 是指红色的苔藓,"閟千春" 意味着这些红藓长久地覆盖在岩石上,已经经历了千年。这里通过紫芝和红藓的形象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观的美丽和时间的流逝。
3. **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 -"聊用支琴尾" 是说在山中,诗人可能以岩石作为琴的支撑,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宁惟倚病身" 则表示诗人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依凭,而是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疗愈。这里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联系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4. **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 -"自知来处所" 指诗人知道自己回想起的这些山居时刻的源头和本质。"何暇问严遵" 可以理解为诗人已经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对过去隐居生活中的艰辛和对道家先贤严遵(著名的道家人物,对养生和道学有贡献)的询问已经不再重要。这句话暗示了诗人通过山居生活获得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山居生活的深情回忆,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和生命意义。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和精神自由的向往。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这首诗《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通过描绘山居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和心境,抒发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的隐逸意象**:“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起句即以“绮皓岩中石”描绘了一幅宁静、隐逸的山居图景,石头在绮丽的山岩中静静地见证过隐士的生活,暗示了山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诗人对过去山居生活的怀念。
2. **景物的细腻描绘**:“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紫芝的生长和红藓的覆盖,展现了山中的生机与岁月的更迭。紫芝的曲折生长和红藓的长久覆盖,象征着山中的静谧与生命的长久延续,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情感。
3. **物尽其用的哲学思考**:“聊用支琴尾,宁惟倚病身”。诗人用石头来支撑琴尾,不仅体现了自然物的实用价值,更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在病痛中寻求精神慰藉。这一细节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4. **最后的反思**:“自知来处所,何暇问严遵”。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山居生活的深刻认识,不追求名利,不问历史中的隐士严遵,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心向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人生态度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怀念和对隐逸精神的追求,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李德裕的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