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ī shān jū yī shí shǒu 。 sī dēng jiā shān lín lǐng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岭
zhuàng líng xīn yǐ jǐn gū shǎng yì yóu cún |
壮龄心已尽 孤赏意犹存 |
qǐ wàng tú lín gé wéi sī wò lù mén |
岂望图麟阁 惟思卧鹿门 |
wú móu kān shì yě hé lì kě jū yuán |
无谋堪适野 何力可拘原 |
zhǐ yǒu róng shēn qù yōu shān zì guàn yuán |
只有容身去 幽山自灌园 |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是其《思山居十首》中的第一首。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及对个人生命状态和生活理想的反思。下面逐段解释诗文的意思:
1. **壮龄心已尽, 孤赏意犹存:**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年华不再,青春已逝,但内心仍然保持对自然美景的独赏之情。这里的“壮龄”指的是旺盛的青春时期,而“孤赏”则暗示着个人独自欣赏自然美景的孤独与纯粹。
2. **岂望图麟阁, 惟思卧鹿门:** 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图麟阁"指的是在古代,文臣武将的功绩会绘在麒麟阁上,被视为极高的荣誉。而“卧鹿门”则取自《后汉书·卷九十三·陈遵传》中的典故,陈遵曾希望老去后能隐居鹿门山中,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求功名利禄,只渴望回归自然,过着隐逸的生活。
3. **无谋堪适野, 何力可拘原:** “无谋”意味着没有过多的计谋或权谋之心,符合诗人向往的自然与简朴生活。“适野”则指适应自然环境,随遇而安。“何力可拘原”则表达了一种对束缚的排斥,暗示诗人希望生活不受外在规则的限制,追求自由。
4. **只有容身去, 幽山自灌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渴望。在这里,诗人提出“只有”通过前往幽静的山林,才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亲手在山中开辟园地,过着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这首诗整体表达了李德裕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名利世界的疏离,体现了其追求自由、亲近自然、过简朴生活的理想生活状态。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岭》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这首诗《思登家山林岭》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示了一位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沉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情感基调**:整首诗基调深沉而内敛,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作者在首句“壮龄心已尽,孤赏意犹存”中,表达了自己虽已年长,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内心的独处仍然充满了渴望。
2. **意向描绘**:通过“图麟阁”和“卧鹿门”这两个典故,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另一方面却通过“卧鹿门”展现了归隐的渴望,追求的是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鹿门山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3. **对比手法**:诗中“无谋堪适野,何力可拘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现实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里,“适野”和“拘原”一动一静,一自由一束缚,凸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的追求。
4. **结句深化主题**:“只有容身去,幽山自灌园”表明了作者的最终选择——远离尘嚣,归隐山林,自己亲手打理一方园地,这是一种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极度渴望和向往,是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在李德裕的笔下,山居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空间的转换,更是精神层面的解脱与回归,是对尘世喧嚣的逃避,是对自我心灵的寻求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