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mù sī píng quán zá yǒng èr shí shǒu 。 zì xù ( fēi shàng zi biàn yóu wǔ yuè )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
huì cǎo chūn yǐ bì lán huā qiū gèng hóng |
蕙草春已碧 兰花秋更红 |
sì shí fā yīng yàn sān jìng mǎn fāng cóng |
四时发英艳 三径满芳丛 |
xiù sè zhuó qīng lù xiān huī yáo huì fēng |
秀色濯清露 鲜辉摇惠风 |
wáng sūn wèi zhī fǎn yōu shǎng jìng shuí tóng |
王孙未知返 幽赏竟谁同 |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在春末怀念自己平泉山庄的一组诗作中的一首。全诗以自然界的花木为主角,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它们在不同季节中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景色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下是逐句解释:
1.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 蕙草在春天已经变得碧绿,兰花在秋天则展现出更加鲜艳的红色。这里通过对比春季的绿和秋季的红,表现了花木在不同季节中展现出的美丽和生命力。
2.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 这句说的是四季中花开不断,其美丽鲜艳。三径即三种路径,这里用以指代小径或庭院中的花卉丛,强调了这些花卉不仅在数量上丰富,在美丽上也令人赏心悦目。
3.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 “秀色”指的是花朵的美丽色彩,这些色彩在清露的洗涤下显得更加明亮动人;“鲜辉”则描绘了花朵在惠风(轻柔的风)的吹拂下,其光芒仿佛在摇曳,增添了动态美感。这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4.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 “王孙”这里泛指归隐山林或远离尘嚣的高雅之士,用以自指。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在这片充满自然美景的平泉山庄中漫步,欣赏四季花卉的美丽景色时,却似乎在寻求着与同样能欣赏到这份幽美之景的人分享这份喜悦。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中花卉的四季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和知音难遇的感慨。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古诗词赏析:
这首《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春季与秋季植物生长状态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处境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描述手法与意象
1. **蕙草与兰花的对比**:“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运用了对比手法,春季的草木青翠欲滴,秋季的兰花却以鲜红的姿态傲然绽放,表现了自然界四季更替的美丽与生命力的顽强。
2. **四季与三径的描绘**:“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通过“四时”与“三径”的结合,展现了四季花卉在诗人居住的“三径”(庭院小径)中四季皆有花开的繁荣景象,隐含着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
3. **水露与惠风**:“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中的“清露”与“惠风”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温和,描绘了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美好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4. **王孙未返**:“王孙未知返”,借用《楚辞》中的典故“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回归田园的渴望,但又无奈于现实的束缚。
### 主题与情感
1. **对自然美的赞叹**:诗中对四季植物的美丽描绘,是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赞扬,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强烈情感。
2.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幽赏竟谁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孤独而幽静的享受,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世界高雅追求的向往。
3. **对现实的反思**:“王孙未知返”不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反思,以及个人在复杂政治斗争中难以逃脱的无奈感。
综上所述,李德裕的《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深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