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 xià qīng jǐng xiǎng wàng shān jū
首夏清景想望山居
wǔ yuè jìng suī shēn biàn yóu xīn yǐ dàng |
五岳径虽深 遍游心已荡 |
jì néng zhī zhǐ zú suǒ yù jiē qīng kuàng |
茍能知止足 所遇皆清旷 |
qī shí nán kě qī yī qiū nǎi wēi shàng |
七十难可期 一丘乃微尚 |
yáo huái shǎo shì shān cháng kǒng fēi wú wàng |
遥怀少室山 常恐非吾望 |
《首夏清景想望山居》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作者:李德裕
#### 标题:首夏清景想望山居
李德裕的这首诗,通过对首夏清景和山居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淡泊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 首句:“五岳径虽深,遍游心已荡。”
诗开篇即表达了对山岳深处的探索之心。这里的“五岳”,指的是中国的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诗人虽然向往遍游这些名山,但“心已荡”,可能是指其心灵已经不再受到世俗名利的困扰,游山玩水不仅是为了观赏美景,更是为了洗涤心灵,寻求内心的平静。
### 二句:“茍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旷。”
“茍能知止足”,意为如果能懂得满足,即知足常乐,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景物,都能感到清静旷达。“清旷”则形容景色的清爽辽阔,令人的心灵得到释放和净化。这里表现了诗人追求简单、朴素生活的态度,认为满足于当前的拥有,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 三句:“七十难可期,一丘乃微尚。”
“七十难可期”借用古人七十古来稀的说法,表达追求超脱世俗、长生不老的愿望,但实际上“七十难可期”,即很难实现。这一句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世事的心态,暗示他更倾向于寻找内心的满足,而非追求外在的长寿。后一句“一丘乃微尚”则表明,即便不能实现长久的寿命,拥有一个小山丘也已足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微小愿望和满足感。
### 四句:“遥怀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遥怀少室山”,“少室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嵩山的别名,诗人在远方怀念少室山,可能是心中向往其清幽、宁静的自然景色。然而,“常恐非吾望”则表达了一种担忧,担心自己的心志或追求可能并非真正适合自己的心灵,可能蕴含着对现实与理想的自我反思和探索,表达了诗人对内心追求与现实境遇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 总结:
李德裕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表达了其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内心满足的渴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超脱与世俗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
《首夏清景想望山居》古诗词赏析:
《首夏清景想望山居》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五岳径虽深,遍游心已荡”描绘了作者对名山大川的向往与探索,这里的“五岳径深”既指实际的登山之路,也是象征着精神世界的探索之旅。诗人的心已经沉浸在了对自然美景的憧憬与追求中,暗示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愿望。
接着,“茍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旷”转而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知足。这里的“清旷”是指清澈、开阔的景象,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与宽广。诗人认为,只要心灵达到知足与平静的状态,即使遇到的环境或事态不如人意,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满足与和谐。这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和谐的追求。
“七十难可期,一丘乃微尚”则从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上进行了思考。七十岁是古代人命数的上限,但诗人却以“一丘”来比喻人生的追求。一丘虽小,却承载了诗人的精神寄托和人生理想,他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心灵的归宿,追求精神的满足。这里体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的平衡中寻找人生真谛的思考。
最后,“遥怀少室山,常恐非吾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丽山景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实现这一愿望的担忧。这里“少室山”是用典,象征着美好的愿景和精神追求。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但又担心自己的追求难以实现,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深刻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精神归宿,以及对美好愿景的期待与担忧,展现了李德裕对自然美、心灵寄托、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