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ī píng quán shù shí zá yǒng yī shí shǒu 。 èr yuán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作者:李德裕 
wú qīng zé měng zhōu     shǐ zì chī yí zi
无轻舴艋舟   始自鸱夷子
shuāng quē guà cháo yī     wǔ hú jí yān shuǐ
双阙挂朝衣   五湖极烟水
shí yóu xìng tán xià     zhà rù xiāng chuān lǐ
时游杏坛下   乍入湘川里
yǒng rì gē zhuó yīng     chāo rán xiè chén zǐ
永日歌濯缨   超然谢尘滓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创作的一系列诗中的一首,题目是《思平泉树石杂咏十首》。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1. **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古人乘坐的轻舟名为“舴艋”,这里指代诗人乘坐的小舟。这句话暗示诗人乘舟出行,似乎是在追溯从某些历史人物(可能指代早期先贤)开始的传统或精神的源头。

2. **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这里的“双阙”指古代宫殿或庙宇前的双座门楼。此处用以象征官职和权力的象征物。诗人穿着朝服,仿佛是向过去拥有权力和地位的时刻致敬。“五湖极烟水”则可能象征广阔的世界或内心深处的探索,强调对自由和未知的渴望。

3. **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诗句中的“杏坛”是中国古代的讲学圣地,可能暗指知识的传承和教诲。诗人在这里时而游憩,寓意着在学问和智慧的滋养下,内心得到的宁静和成长。“乍入湘川里”则暗示诗人突然间沉浸在湘水流域的自然美景中,体验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4. **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诗人在这片自然中度过了一整个白天,歌唱着洗涤帽子(濯缨),可能象征着在自然的洗礼中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的烦恼和束缚。这里的“超然”和“谢尘滓”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远离世俗杂念,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性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历史传统的敬仰,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解脱和净化的过程。李德裕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个人内心的探索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这首《思平泉树石杂咏十首》中的“二猿”,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

首先,诗中的“二猿”可以象征诗人内心深处的自由与束缚的矛盾。猿猴活泼、自由自在,与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的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相契合。这里的“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可能暗喻诗人用舴艋舟般的简朴之舟(意指轻舟),比喻自己以超脱的态度面对世俗的纷扰,始自鸱夷子(典出《史记》,指归隐的隐士),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朝堂生活的厌倦,以及向往在广阔的五湖烟水中自由游荡的渴望。双阙是古代宫殿前的标志性建筑,挂朝衣暗示诗人曾身居高位、投身于世俗的权力与责任之中。然而,“五湖极烟水”意味着诗人渴望超越这些物质与权力的束缚,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

“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通过杏坛和湘川的典故,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对历史人物如孔子(杏坛指孔子讲学之所)的景仰,以及对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对历史的尊重,也蕴含了对传统价值和自然之美的向往。

“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永日歌濯缨,意味着诗人愿意在漫长的时间里,沉浸在自然与文化的洗涤之中,获得心灵的净化。超然谢尘滓,则是诗人追求超越世俗、回归精神纯净状态的强烈意愿。这种超越不仅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高尚精神境界的向往。

综上所述,李德裕的这首诗通过“二猿”的意象,深刻表达了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多维度思考。诗人通过构建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意境,表达了对自由、宁静、超然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人格和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

李德裕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