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zhòng yì shān jū liù shǒu 。 lòu tán shí ( lǔ kè jiàn yí )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

作者:李德裕 
lóng bó diào áo shí     péng lái yī fēng chè
龙伯钓鳌时   蓬莱一峰坼
fēi lái bì hǎi pàn     suì yǔ sān shān gé
飞来碧海畔   遂与三山隔
qí xià duō zhǎng xī     chán yuán cóng luàn shí
其下多长溪   潺湲淙乱石
zhī jūn fēn rú cǐ     zèng yú jīng shān bì
知君分如此   赠逾荆山璧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古诗词释义:

李德裕的这首《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描绘了一幅从古代神话中获取灵感的壮丽景象。这里以龙伯钓鳌、蓬莱、三山、荆山璧等元素编织出一种超脱现实、充满想象的意境。具体解析如下:

1. **龙伯钓鳌时**:这里借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故事,指的就是龙伯君于古代以钓鱼的方式捕获巨鳌的传说。在诗词中,它象征着非凡的力量和超凡脱俗的奇景。

2. **蓬莱一峰坼**:“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岛,常被视为仙境所在。这句描绘了蓬莱岛屿忽然分裂,形成了一座单独的山峰,充满了神秘与奇幻色彩。

3. **飞来碧海畔**:这句描述的是从天而降的那座山峰,来到了碧蓝的海边,给自然景观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4. **遂与三山隔**:“三山”在古代神话中指的是东海的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个仙岛。这句表示蓬莱一峰的出现使得它与传说中的三山分隔开来,突出了这一景象的特殊与独有。

5. **其下多长溪**:在山峰下方,流淌着许多长长的溪流。这句描绘了山峰周围的自然美景,流水潺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6. **潺湲淙乱石**:描绘了溪流在乱石间流淌的景象,潺潺的流水声与乱石撞击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氛围。

7. **知君分如此**: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接受赠品的人或物,暗示赠物者与接收者之间有着相似的命运或特质,如同山峰与长溪、石头间的关系。

8. **赠逾荆山璧**:最后一句采用了夸张的比喻,将赠物比作“荆山璧”。荆山在中国古代是著名的产玉之地,荆山璧即比喻价值昂贵、精美的玉璧。用这句话来形容赠物的价值与珍贵,同时也表达了赠物者对接受者的深情厚谊。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梦幻般的自然风光,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美景以及生命中独特体验的赞美与向往。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古诗词赏析:

李德裕的这首诗《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是其表达对过去山居生活的怀念,同时通过借物喻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标题背景**:
标题“重忆山居六首”表明这是一组诗作,而“漏潭石(鲁客见遗)”则指出了这组诗中的某一首,题目中“漏潭石”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石头,因“鲁客见遗”而具有特别的意义。李德裕以“漏潭石”为题,一方面可能是指实际收藏的一块石头,另一方面,借用“漏潭”这一意象,抒发了时间流逝、回忆往昔的感情。

**诗意分析**:

1. **开篇寓意**:“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这一句借用古代神话故事中龙伯垂钓、蓬莱山逸出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漏潭石”的来历。它仿佛是从遥远的蓬莱仙境,历经风雨,飘荡到碧海之畔,寓意着珍贵和不可多得。

2. **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其下多长溪,潺湲淙乱石”描绘了一幅山间溪水潺潺、乱石间流的自然美景。这种清幽宁静的景色不仅美化了山居生活,也象征着作者内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友情的深化**:“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是诗的核心,通过与友人共享山石之缘,表达了深厚的情谊。荆山璧是古代传说中的宝玉,象征着珍贵与价值。此处用荆山璧来比喻“漏潭石”,表达出对友人之礼的珍视与看重,同时深化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总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借物抒情,不仅展现了李德裕对山居生活的怀念,也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诗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漏潭石”的故事,诗人传递了一种关于时间、友谊和自然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是李德裕诗作中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李德裕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