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ī huā

惜花

作者:施肩吾 
shī jīn yù xiàng tiān tāi qù     lái shuō tiān tāi yì zuì zhēn
师今欲向天台去   来说天台意最真
xī guò shí qiáo wèi xiǎn chù     lù féng máo hè shì zhēn rén
溪过石桥为险处   路逢毛褐是真人
yún biān wàng zì zhōng shēng yuǎn     xuě lǐ xún sēng jiǎo jì xīn
云边望字钟声远   雪里寻僧脚迹新
zhǐ kě qiě lùn jīng xià bié     mò jiào qí shù liǎng huí chūn
只可且论经夏别   莫教琪树两回春

《惜花》古诗词释义:

施肩吾的《惜花》一诗,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慨。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师今欲向天台去, 来说天台意最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要前往天台山(位于浙江东部,是一个著名的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意愿,同时也表明了他对于天台山的风景和自然之美的深信不疑。

2. **溪过石桥为险处, 路逢毛褐是真人**:
诗人在旅途中,遇到溪流和石桥的地方往往都是较为险峻的地形。而“路逢毛褐是真人”,这里的“毛褐”指的是穿着简朴、以毛皮制成衣物的人,诗人在这里用以象征那些生活简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人”,表达了对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追求与尊敬。

3. **云边望字钟声远, 雪里寻僧脚迹新**: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站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望向远方,听到悠远的钟声,这钟声在山谷间回荡,给人以深远的意境。而“雪里寻僧脚迹新”,则是在雪地上寻找僧人留下的脚印,暗示了诗人对僧侣生活与自然融合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纯洁生活的追求。

4. **只可且论经夏别, 莫教琪树两回春**:
这句话中的“经夏别”可以理解为经历了夏天的别离或分别,暗示诗人可能在某个季节与友人或亲人分别。而“琪树两回春”则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担心好景不长或美好事物再经历两次轮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体而言,施肩吾的这首《惜花》诗,通过描写前往天台山的旅途经历,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惜花》古诗词赏析:

施肩吾的《惜花》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充满了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和隐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首先,诗的开篇“师今欲向天台去, 来说天台意最真”表达了对旅行目的地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内心深处追求的坚持。天台山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象征着精神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境界。诗人欲前往天台,旨在探寻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和真谛,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超越自我境界的向往。

接着,“溪过石桥为险处, 路逢毛褐是真人”描绘了旅行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石桥和溪流象征着自然的险峻与美丽,而遇见的“真人”则是对内在真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喻。这里的“真人”不仅是穿毛褐的旅行者,更是指与自然、与内心深处真实自我相契合的存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相遇的描绘,表达了对真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

“云边望字钟声远, 雪里寻僧脚迹新”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站在云边远眺,钟声悠远,体现了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而在雪地里寻觅僧人脚印,既是对传统佛教文化的敬仰,也是对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追求。这里,诗人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相遇,寻找心灵的平静和智慧的启迪。

“只可且论经夏别, 莫教琪树两回春”则是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人希望在夏天与自然美景告别后,不要让美好的春天再次逝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敏感和珍惜。这里的“琪树”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时间,诗人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不要让美好的事物再次错过。

综上所述,施肩吾的《惜花》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相遇和时光流逝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真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珍惜的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启示人们在追求精神满足的同时,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施肩吾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