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è pō tóng lú mián xiān jì sū tái lú láng zhōng

夜泊桐庐眠先寄苏台卢郎中

作者:杜牧 
qiū bàn wú tiān jì     qīng níng wàn lǐ guāng
秋半吴天霁   清凝万里光
shuǐ shēng qīn xiào yǔ     lán cuì pū yī shang
水声侵笑语   岚翠扑衣裳
yuǎn shù yí luó zhàng     gū yún rèn fěn náng
远树疑罗帐   孤云认粉囊
xī shān qīn liǎng yuè     shí jié dào chóng yáng
溪山侵两越   时节到重阳
gù wǒ néng gān jiàn     wú yóu de zì qiáng
顾我能甘贱   无由得自强
wù céng gōng chù wěi     bù gǎn yè xún qiáng
误曾公触尾   不敢夜循墙
qǐ yì lóng fēi niǎo     hái wèi jǐn zhàng láng
岂意笼飞鸟   还为锦帐郎
wǎng jīn kāi fù xiè     shū jiù shí huáng xiāng
网今开傅燮   书旧识黄香
chà nǚ zhēn xū yǔ     jī ér yù yī xíng
姹女真虚语   饥儿欲一行
qiǎn shēn xū jiē lì     xiū gèng xué zhāng gāng
浅深须揭厉   休更学张纲

《夜泊桐庐眠先寄苏台卢郎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各句意义,我们一一进行解释:

1. **秋半吴天霁,清凝万里光,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在秋天的中间,吴地的天空晴朗,光线清澄,远远望去,万里之光清晰可见。水面的声音似乎与笑声交织在一起,翠绿的山岚仿佛扑打着身上的衣物,营造出一种和谐与生机的景象。

2. **远树疑罗帐,孤云认粉囊**:远处的树木看起来像是精致的罗帐,而孤独的白云似乎在寻找着装饰的粉囊,用以点缀自己的云朵。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的衣物、装饰相联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3. **溪山侵两越,时节到重阳**:溪流与山峦似乎延伸到了两越之地,正逢重阳节的时节。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地点的转换,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4. **顾我能甘贱,无由得自强**:回顾过去,我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却找不到途径来提升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与对提升自身地位的渴望。

5. **误曾公触尾,不敢夜循墙**:误入陷阱,曾经不慎触动了尾巴,从此不敢在夜晚沿着墙角行动。这里的“公触尾”可能是一个寓言性的表达,暗指在某些情境中不慎引发的后果,使诗人不敢轻举妄动。

6. **岂意笼飞鸟,还为锦帐郎**:没想到自己就像笼中的飞鸟,终究还是成为了锦帐中的贵人。这句话通过比喻,暗示了从低微到高地位的转变,同时也表达了对命运转折的感慨。

7. **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现在的时机就像傅燮能够开网一般,回顾过去,认识了像黄香这样的贤士。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当前时机的把握和对过去智者的怀念。

8. **姹女真虚语,饥儿欲一行**:这里可能在使用一些隐喻,例如“姹女”可能代表女性的柔情,而“饥儿”可能代表渴望满足的内心。整句诗可能是在表达某种情感的虚无和内心渴望的交织。

9. **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是深是浅,都需要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前行,不要再学习张纲那样过于拘泥于形式的行事方式。张纲是历史上以严苛著称的官员,此处可能是劝诫不要过分拘泥于规则,而应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命运、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到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再到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夜泊桐庐眠先寄苏台卢郎中》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夜泊桐庐眠先寄苏台卢郎中》是一首格律严谨、情感深沉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处境的自省和对未来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景物描写与情感融合**:
- **首联“秋半吴天霁,清凝万里光”**,描绘了秋天的清晨,天空晴朗,阳光清澈明亮,万里无云,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也隐含着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清凝万里光”来寄托思念。
- **颔联“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生动地描绘了水声潺潺和岚气覆盖衣裳的情景,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通过“侵笑语”和“扑衣裳”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2. **情感表达与自省**:
- **颈联“远树疑罗帐,孤云认粉囊”**,通过“远树”和“孤云”的比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犹如远树、孤云,离自己远去,却始终难以忘怀。
- **尾联“浅深须揭厉,休更学张纲”**,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醒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勇于面对困难,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某些行为(如“学张纲”)的反思,暗示了对自身行为的审慎和对理想的坚持。

3. **文学技巧与结构**:
- 这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每句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意,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情的自我表达,展现了杜牧独特的诗风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杜牧的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情感的流露,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杜牧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