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ú guān fù quē shāng shān dào zhōng jué jù
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
bì xī liú wǒ wǔ guān dōng yī xiào huái wáng jì zì qióng |
碧溪留我武关东 一笑怀王迹自穷 |
zhèng xiù jiāo ráo hān shì zuì qū yuán qiáo cuì qù rú péng |
郑袖娇娆酣似醉 屈原憔悴去如蓬 |
shān qiáng gǔ qiàn yī rán zài ruò tǔ qiáng tūn jǐn yǐ kōng |
山墙谷堑依然在 弱吐强吞尽已空 |
jīn rì shèng shén jiā sì hǎi shù qí cháng juàn xī yáng zhōng |
今日圣神家四海 戍旗长卷夕阳中 |
《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首句**:“碧溪留我武关东, 一笑怀王迹自穷。”
这段诗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出历史人物。碧绿的溪水似乎在挽留作者,暗示着这段旅程中的某种情感或回忆。武关东则代表着作者即将前往的地点,同时隐含了历史上的一个地点,与“怀王”相联系。怀王是楚国的君主,据历史记载,他在面对秦国的外交策略时,被诱骗进入秦国,最终被扣留。这句诗通过“一笑”和“迹自穷”来表达对怀王悲剧结局的感慨。
**次句**:“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 屈原憔悴去如蓬。”
诗人接着提到怀王的两个重要人物:郑袖和屈原。郑袖是怀王的妃子,她的娇媚和迷人的表现(“酣似醉”)暗示了她对怀王的影响力和诱惑,这可能是导致怀王悲剧结局的一部分原因。而屈原,则是一个更悲剧性的角色,他因坚持正直而遭到排挤,最终满怀愁苦地离世,其形象“去如蓬”象征着他人生的飘零和困顿。
**中间两联**:“山墙谷堑依然在, 弱吐强吞尽已空。”
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景观的不变与历史人物的更迭。山墙和谷堑象征着地理环境的恒久不变,而“弱吐强吞尽已空”则强调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强权与弱者的较量,经过时间的流逝,都已成为空谈或历史的烟云,突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物命运的无常。
**尾联**:“今日圣神家四海, 戍旗长卷夕阳中。”
在最后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圣神家四海”表达了一个理想化的、统一和和谐的世界愿景,暗示着经历了历史的动荡和变革后,国家最终实现了统一和稳定。同时,“戍旗长卷夕阳中”则描绘了一幅宁静、和平的景象,与之前提到的激烈斗争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当前和平局面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和平统一社会的向往。
《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 这两句诗的起首即点出了诗人自己身处武关东,碧溪的美景仿佛在邀请他驻足,却也暗示出诗人内心对历史人物楚怀王及其故事的深思。楚怀王的故事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他沉迷于美人郑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和自己的身死,诗人借此故事表达对权力、美色与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2.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 这两句继续深入探讨了历史人物的命运。郑袖作为楚怀王的宠妃,其娇媚和权力的象征,与屈原的遭际形成鲜明对比。屈原忠诚于国家,却因政治斗争受到排挤,形象被描绘为“去如蓬”,暗示其命运的飘零和悲凉。这里展现了诗人对美与善恶、忠诚与权谋之间深刻冲突的洞察。
3.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 这两句描绘了历史的痕迹虽然依然可见,但曾经的强权与争斗已成过眼云烟。山墙谷堑象征历史的见证,但在这背后,弱者的叹息与强者的贪婪都已经消失,揭示了历史中强权最终的衰落和消逝。
4.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 最后两句展望了当下和未来。在诗人的眼中,如今的国家已经统一四海,象征着和平与统一。戍旗在夕阳中的场景,既是对过往动荡岁月的告别,也是对当下和平景象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国家统一的深刻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故事和现实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性善恶、权力与道德之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统一和平的向往。杜牧用诗的语言,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邃见解和对现实社会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