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chì bì ( yī zuò lǐ shāng yǐn shī )

赤壁(一作李商隐诗)

作者:杜牧 
gù rén fén shù lì qiū fēng     bó dào wú ér jì gèng kōng
故人坟树立秋风   伯道无儿迹更空
zhòng dào shēng gē fēn sǎn dì     gé jiāng chuī dí yuè míng zhōng
重到笙歌分散地   隔江吹笛月明中

《赤壁(一作李商隐诗)》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赤壁》一诗,尽管诗题提到“赤壁”,实际上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无关,而是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诗中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故人坟树立秋风, 伯道无儿迹更空**:
- “故人坟树立秋风”: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场景,枯黄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岁月的流逝。故人的坟墓在这样的季节中显得格外孤独和凄凉。
- “伯道无儿迹更空”:伯道指的是晋代的徐伯道,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但因为过于宠溺,没有给予儿子应有的教育,导致儿子误入歧途,最终被杀害。这里的“迹更空”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无尽哀伤,同时也寓意着无论在生前如何尽力,有时也无力挽回命运的遗憾。

2. **重到笙歌分散地, 隔江吹笛月明中**:
- “重到笙歌分散地”:诗人再次来到往昔热闹欢聚的地点,但现在已经人去楼空,笙歌不再。这里强调的是时间的无情,往昔的美好只能在记忆中追寻。
- “隔江吹笛月明中”:在江对岸,月光皎洁的夜晚,一曲笛声悠扬飘来。笛声与明月相映成趣,却也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忧伤,暗示着即便是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也难以掩盖内心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历史人物的回忆,以及对过去热闹场景的追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人情冷暖以及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赤壁(一作李商隐诗)》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赤壁》(一作李商隐诗)这首诗,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追忆与感慨,展示了深邃的历史反思与个人情感。题目上的“一作李商隐诗”可能暗示了诗的归属存在争议,但无论作者是谁,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感染力都相当显著。

首先,诗的开篇“故人坟树立秋风”,描绘了一个秋风萧瑟的景象,用以象征历史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站在这一荒凉的墓地前,历史人物的风范与功业仿佛被时间的风沙所侵蚀,只留下孤独的坟墓在秋风中摇曳。这样的描绘,既勾勒出赤壁古战场的凄凉与寂寞,也暗含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在衰败的对比。

接着,“伯道无儿迹更空”一句,引用了晋代名将傅亮的典故。傅亮因其子傅宏早逝,而有“伯道无儿”的叹息,后人常用此语表达对失去后继之人的悲叹。在这里,诗人以“伯道无儿”比喻赤壁古战场的遗迹与英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逝,与“更空”一起,强化了时间流逝、历史遗忘的悲剧感。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则进一步渲染了历史场景的变迁。这里“笙歌分散地”指赤壁之战的战场,而“隔江吹笛月明中”描绘的是一幅静谧而凄美的画面:在月光皎洁的夜色中,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是古战场上的余音,又或是对过往英雄的怀念。这一景象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追思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凄美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与美好时光消逝的惋惜。杜牧(或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巧妙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富含历史深度与哲学思考。

杜牧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