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tí gān lù sì běi xuān
寄题甘露寺北轩
tú yún féng jiǎn xuē qǐ wèi jiàn piān zhuāng |
徒云逢剪削 岂谓见偏装 |
fèng jié qīng diāo rì luán huā báo shì xiāng |
凤节轻雕日 鸾花薄饰香 |
wèn píng hé qū qǔ lián zhàng jiě zhōu fáng |
问屏何屈曲 怜帐解周防 |
xià zì jīn jiē lù xié fēn bì wǎ shuāng |
下渍金阶露 斜分碧瓦霜 |
shěn shěn bàn chūn mèng jì jì shì huá táng |
沈沈伴春梦 寂寂侍华堂 |
shuí jiàn zhāo yáng diàn zhēn zhū shí èr xíng |
谁见昭阳殿 真珠十二行 |
《寄题甘露寺北轩》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寄题甘露寺北轩》描绘了甘露寺北轩的华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轩内外的建筑装饰、环境氛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梦境和历史的遐想。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徒云逢剪削,岂谓见偏装,**
这两句以“徒云”开头,象征着幻象或者不存在的景象,紧接着“逢剪削”描述了某种经过刻意修剪、塑造的景象,与“岂谓见偏装”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想象之间差异的感慨。
**凤节轻雕日,鸾花薄饰香,**
“凤节”和“鸾花”是古代建筑装饰中常见的主题,诗人用“轻雕日”和“薄饰香”来形容这些装饰的细腻精致,仿佛在描述日光下轻柔雕琢的凤羽和鸾鸟,以及淡淡的香气。
**问屏何屈曲,怜帐解周防,**
这里诗人通过“问屏”和“怜帐”,展现了一种对于空间结构和隐私保护的细腻观察。屏风的“屈曲”暗示了空间布局的复杂和变化,而对帐的“解周防”,则体现了对于个人空间安全和隐私的关爱与重视。
**下渍金阶露,斜分碧瓦霜,**
“金阶”和“碧瓦”都形容了建筑的奢华与庄严。这里用“下渍露”和“斜分霜”描绘了露水和霜花在台阶和瓦片上的自然景象,既展示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静谧。
**沈沈伴春梦,寂寂侍华堂,**
“沈沈”表示深沉、寂静,与“春梦”和“华堂”相结合,营造了一种幽静、梦幻的氛围。这里通过“伴”和“侍”字,表达了北轩与春梦、华堂相伴随的景象,以及它作为梦境与豪华之居的陪伴者角色。
**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
“昭阳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宫殿之一,此处用以象征历史与辉煌。而“真珠十二行”则进一步强调了北轩与历史文化的联系,通过比喻珍珠的装饰,暗示北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甘露寺北轩的华美与精致,同时也融入了对于历史、梦境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
《寄题甘露寺北轩》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寄题甘露寺北轩》描绘了甘露寺北轩的景致,从建筑的精细雕刻到其在四季变换中所呈现的静态美,诗中流露出对自然与人工和谐结合的赞赏。这首诗具有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题材与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艺术创造的欣赏。甘露寺北轩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既代表了自然界的美好,也象征着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晶。诗人通过对北轩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情感寄托。
### 技法与艺术手法
1. **象征与隐喻**:诗中使用了“凤节”和“鸾花”等象征物,不仅美化了建筑,也暗示了高雅与美好的情感。通过这些隐喻,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动静结合**:诗人既描绘了北轩静谧庄严的内部构造,如“问屏何屈曲,怜帐解周防”,也描写了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如“下渍金阶露,斜分碧瓦霜”。这种动静结合的描绘,既展现了北轩的静态美,也突出了其与外界自然环境的互动与融合。
3.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北轩以及其周围环境的深深喜爱和赞叹之情。“沈沈伴春梦,寂寂侍华堂”这两句,通过“春梦”和“华堂”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北轩作为精神寄托的期待与渴望。
4. **历史文化视角**:诗的结尾“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似乎与古代宫殿相联系,暗示了北轩可能拥有的历史地位或文化背景,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文化韵味。
### 总结
杜牧的《寄题甘露寺北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之美。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视觉与情感的画卷,更是对诗人个人情感世界与艺术追求的投射。通过对甘露寺北轩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之美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人文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