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qīng yún guǎn
题青云馆
céng xiàng péng lái gōng lǐ xíng běi xuān lán kǎn zuì liú qíng |
曾向蓬莱宫里行 北轩阑槛最留情 |
gū gāo kān nòng huán yī dí piāo miǎo yí wén zi jìn shēng |
孤高堪弄桓伊笛 缥缈宜闻子晋笙 |
tiān jiē hǎi mén qiū shuǐ sè yān lóng suí yuàn mù zhōng shēng |
天接海门秋水色 烟笼隋苑暮钟声 |
tā nián huì zhe hé yī qù bù xiàng shān sēng shuō xìng míng |
他年会着荷衣去 不向山僧说姓名 |
《题青云馆》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题青云馆》是一首描绘想象中的仙境与现实之美的诗歌。以下是对各句意思的逐段解释:
1. **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诗人曾亲自到过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北轩的栏杆和围栏特别吸引他,让他流连忘返。
2.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这里提到的“孤高”指的是一种超脱的、独立于尘世的美。诗人想象在这仙境中,桓伊(东晋著名音乐家)的笛声和子晋(传说中的仙人)的笙乐,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缥缈又高雅的氛围。
3. **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描述的是天与海交汇处的秋日景色,以及隋朝皇家园林中的暮色中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意境。
4. **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暗示了诗人的向往与归隐之心。他想象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年,会穿着荷叶一般的服饰,离开尘世,不再以世俗的名字身份与山中的僧人相告,隐居于这仙境之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向往。杜牧借助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幅既超凡脱俗又充满艺术美感的画面,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超脱世俗、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
《题青云馆》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题青云馆》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蕴含哲理的诗作,通过对青云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以及人生哲思的感悟。
首联“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开篇即借由“蓬莱宫”的典故,暗示青云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仙界之遥相对应,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点明了“北轩阑槛最留情”,直接表达了对青云馆的深厚情感,营造了人物与环境和谐共融的意境。
颔联“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进一步对青云馆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描绘。用“孤高”形容其独立于世的高洁,寓意人品的高雅不群;“桓伊笛”和“子晋笙”分别引用了历史人物桓伊和仙人子晋的典故,强调了青云馆的清幽与神秘,通过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颈联“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描绘了一幅广阔而深远的画面。上句的“天接海门秋水色”展现了青云馆所处环境的壮丽与辽阔,仿佛天空与大海在秋水的倒映中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的自然之美。下句的“烟笼隋苑暮钟声”则描绘了一种静谧与怀古的氛围,暮色中的烟霭与古老的钟声交织,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他年会着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表达了作者对青云馆及自然世界的深深依恋,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句诗寓意深刻,既是对青云馆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由、超脱世俗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个人生命价值和精神境界的探索。
整体来看,杜牧的《题青云馆》以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考,通过对青云馆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历史之深、人生之哲,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和人文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