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chū fèng chóu shè zhōu cì shǐ xíng qún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qiú pán qiān rèn jù yáng cháng tiān fǔ yóu lái bǎi èr qiáng |
虬蟠千仞剧羊肠 天府由来百二强 |
sì hào yǒu zhī qīng hàn zǔ zhāng yí wú dì yǔ huái wáng |
四皓有芝轻汉祖 张仪无地与怀王 |
yún lián zhàng yǐng luó yīn hé zhěn rào quán shēng kè mèng liáng |
云连帐影萝阴合 枕绕泉声客梦凉 |
shēn chù huì róng gāo shàng zhě shuǐ miáo sān qǐng bǎi zhū sāng |
深处会容高尚者 水苗三顷百株桑 |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古诗词释义: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解释:
**虬蟠千仞剧羊肠,天府由来百二强,**
首句“虬蟠千仞剧羊肠”用龙盘旋在千仞高山上,曲折如同羊肠小道的形象,来描绘歙州的山势险峻,暗示地形复杂。接着“天府由来百二强”,意思是歙州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坚固险要,具备天险的特性。这里的“百二”是指两倍,强调了其险要程度的加倍。
**四皓有芝轻汉祖,**
这一句提到了四皓,即汉高祖刘邦的四位老臣,他们隐居山林,后来被高祖请出,帮助他治理国家。这里用“四皓有芝”来比喻歙州或其刺史邢群拥有着与四位老臣相似的智慧和才能,他们虽然闲居,但能对治国施政产生影响,不直接参与政治却能以其智谋助君王。
**张仪无地与怀王,**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的外交策略虽然狡黠,但在某些情况下却未能达到目的。这里用“张仪无地与怀王”来隐喻邢群虽然有着谋略和影响力,但并不像张仪那样在特定的背景下只能“无地”即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暗示邢群在歙州的治理中是有成效和影响力存在的。
**云连帐影萝阴合,**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帐幕映照、藤萝生长交织的自然景象,强调了歙州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云雾与帐影相接,藤萝掩映,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
**枕绕泉声客梦凉,**
“枕绕泉声”形容客人在夜晚被溪流的潺潺流水声环绕,暗示了一个安逸的夜晚环境。这里的“客梦凉”不仅仅是指客人的梦被清凉的泉声所伴随,也暗含了对邢群治下的歙州环境舒适、宁静的赞赏。
**深处会容高尚者,**
“深处会容高尚者”表达的是歙州的深山幽谷中,能够容纳那些品德高尚、志向高远的人们。这句话是对歙州自然环境的一种赞美,同时暗示邢群在管理歙州时,能够吸引和容纳那些有着高远志向的人才。
**水苗三顷百株桑,**
这一句直接描述了歙州的农业生产情况,具体指的是三顷(即一百亩)水田和百株桑树。这表明歙州不仅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而且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很高的产出和潜力,这与邢群治理下的繁荣景象相呼应。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是一首山水田园风格的应酬之作,通过对歙州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寓意深刻**:“虬蟠千仞剧羊肠, 天府由来百二强”两句以黄山的险峻和独特地貌起笔,以“虬蟠”形容山势如龙盘旋,暗示歙州之地的险要与战略地位,用“羊肠”比喻道路的崎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雄奇。其中,“天府百二”借指险要的地势如同天然的屏障,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有暗示历史上的政治意义。
2. **历史人文融合**:“四皓有芝轻汉祖, 张仪无地与怀王”通过典故的引用,将自然美景与历史人物、事件相结合,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也体现了对当前自然景观的赞美。四皓是指汉初的四位隐士,他们以种植芝草闻名,与汉高祖刘邦的相遇,象征着隐逸与政治的奇妙相遇;而张仪则以外交才能著称,但此处“无地与怀王”可能是指张仪在与怀王的关系中处于尴尬的境地,这里的对比或许暗含了对当前政治格局或个人情感的思考。
3. **自然景观与心境的交融**:“云连帐影萝阴合, 枕绕泉声客梦凉”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绿萝覆盖的山间图景,以及泉水潺潺、凉风拂面的夜晚景象。这里的自然景观不仅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引发了诗人的遐想与内心的平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隐喻与期待**:“深处会容高尚者, 水苗三顷百株桑”以对深山中可能容纳的高尚者寄予期待,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和高尚人格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歙州地区美好未来的展望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牧的这首诗不仅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歙州的地理特色和历史韵味,而且在历史典故的运用中融入了深邃的思考和情感寄托,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