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shāng shān sì hào miào yī jué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jīn niè xǐ shuāng bìn yín gōng dí lù táo |
金镊洗霜鬓 银觥敌露桃 |
zuì tóu fú bù qǐ sān zhàng rì hái gāo |
醉头扶不起 三丈日还高 |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对古代圣贤商山四皓的敬仰之情。以下是逐段解释:
金镊洗霜鬓,银觥敌露桃,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
-"金镊洗霜鬓": 这一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将“金镊”(用来夹取白发的工具)和“霜鬓”(指白发)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商山四皓作为古代圣贤,虽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睿智与风骨。"洗霜鬓"意味着他们以智慧和行为洗涤了岁月留下的白发,保持了精神上的年轻。
-"银觥敌露桃":"银觥"指的是银制的酒杯,"敌"在这里有"比肩"之意。"露桃"可能指的是桃花,或是借指春天的生机。这句话描述了商山四皓如同春天盛开的桃花一样,他们的智慧和精神如同银制的酒杯般珍贵,象征着他们不仅有深邃的学识,还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醉头扶不起":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商山四皓智慧的深邃和影响力,如同饮酒后沉醉,难以自拔。他们所传授的智慧和道德影响力之深,让人难以自拔,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极高评价。
-"三丈日还高":"三丈日"可能是杜牧对古人度量衡单位的借用,以“日”代替“尺”,“三丈日”意即超过寻常的日高。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商山四皓的智慧和影响力超越常人,如同太阳一样高悬,照亮了后世。
整首诗通过描绘商山四皓的智慧、活力和深远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他们高度的敬仰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杜牧对古代圣贤的追忆与崇敬。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题商山四皓庙》一绝,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生活景象的深刻洞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标题与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独特的视野和深刻的见解而闻名。《题商山四皓庙》这一标题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与对象,即商山四皓庙,这是为了纪念四位在汉初辅佐刘邦的隐士,他们以高逸的品格和智慧被后世所敬仰。
2. **意象与描写**:“金镊洗霜鬓, 银觥敌露桃”这两句通过“金镊”与“霜鬓”、“银觥”与“露桃”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商山四皓的高洁与从容。金镊用来梳理花白的鬓发,象征他们虽年事已高但精神依然高洁;银觥则是盛酒的器具,与“露桃”相提并论,暗示他们在晚年依然能够享受生活的美好,保持内心的纯真与喜悦。
3. **场景与情感**:“醉头扶不起, 三丈日还高”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商山四皓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醉头”与“三丈日还高”的对比,表达了他们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即使在饮酒之后也能保持清醒,可见其心境的宁静与深邃。这里“三丈日还高”可能是一种夸张的描述,旨在强调时间的缓慢流逝,与他们的生活节奏相对比,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4. **主题与意义**:整首诗通过描绘商山四皓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展现了他们高洁的人格、超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杜牧在此不仅仅是在描绘历史人物,更是在探讨和赞美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不受世俗羁绊、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内心的平静。这种精神与现代人追求心灵的自由、追求生活品质和深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这首诗也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综上所述,杜牧的《题商山四皓庙》一绝通过精细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商山四皓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也传递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