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ān zhōu kāi yuán sì nán lóu
宣州开元寺南楼
nuǎn yún rú fěn cǎo rú yīn dú bù zhǎng dī bú jiàn rén |
暖云如粉草如茵 独步长堤不见人 |
yī lǐng táo huā hóng jǐn yuè bàn xī shān shuǐ bì luó xīn |
一岭桃花红锦黦 半溪山水碧罗新 |
gāo zhī bǎi shé yóu qī niǎo dài yè lí huā dú sòng chūn |
高枝百舌犹欺鸟 带叶梨花独送春 |
zhòng wèi yù zhī hé chǔ zài kǔ yín lín xià fú shī chén |
仲蔚欲知何处在 苦吟林下拂诗尘 |
《宣州开元寺南楼》古诗词释义:
这首《宣州开元寺南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七言律诗。以下是逐句解析:
1.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暖融融的云彩如同涂抹了细粉,绿油油的草地上覆盖着柔软的草皮,一位诗人独自漫步在长堤之上,四周静悄悄的,没有看见其他的人影。
2. **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
- 这里描述了山岭上的桃花如同红色的锦缎一般鲜艳夺目,但经过雨水的洗涤后,花瓣上有了一些细小的污渍,给人一种既有美感又带有一丝自然的真实感。同时,山溪中的流水碧绿清澈,如同罗绸一般新崭崭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风光。
3.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 “高枝百舌犹欺鸟”运用了拟人手法,高高的树枝上,百舌鸟(一种擅长模仿其他鸟鸣的鸟类)在高歌,似乎在嘲弄其他的鸟儿。这里不仅描绘了鸟儿的活跃,也通过对比突出了百舌鸟的能鸣。
- “带叶梨花独送春”则描绘了梨花带着绿叶的春意,独树一帜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梨花通常给人以清新、纯洁的印象,这里的“独送春”则赋予了梨花一种独特的、温暖的春意。
4.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 “仲蔚欲知何处在”引用了汉代文学家仲长统的故事。这里通过引用,表达了诗人自己或希望像古人那样,在自然中寻求灵感,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诗的源泉。
- “苦吟林下拂诗尘”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中,用心吟咏,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清除心灵的尘埃,找到创作的灵感和新的思考。这里的“诗尘”比喻诗人创作过程中的杂念或创作瓶颈,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诗人得以打破这些束缚,找到新的创作动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深思熟虑、不断探索的创作态度。
《宣州开元寺南楼》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宣州开元寺南楼》是一首富有层次感与情感深度的七言律诗。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宣州开元寺南楼周边的景色,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首联“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以“暖云”和“草如茵”来渲染春日的温暖与生机,用“独步长堤不见人”来营造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情感的独白。
颔联“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以“红锦黦”描绘了桃花的色彩与形态,以“碧罗新”形容溪水的清澈与生动,通过对比,展现出春日山水的鲜明与活力,同时也隐含了自然之美对人心灵的触动。
颈联“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中,“百舌”指的是百灵鸟,这里的“犹欺鸟”意为鸟类中的一种,其鸣声清脆悦耳,如同在与其它鸟儿的歌唱中占据上风。而“带叶梨花独送春”则进一步强调了春日的特有景象,梨花在枝头绽放,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了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尾联“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巧妙地引用了汉代隐士仲蔚的故事,通过“欲知何处在”和“拂诗尘”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内心的平静。这里的“诗尘”既象征着过往的创作,也暗含了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在繁华世事之外寻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对隐逸的思考和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杜牧在这首诗中,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日宣州的生动画卷,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刻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