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ò yáng
洛阳
wàn wù yǒu chǒu hǎo gè yī zī zhuàng fēn |
万物有丑好 各一姿状分 |
wéi rén jí bù ěr xué yǔ bù xué lùn |
唯人即不尔 学与不学论 |
xué fēi tàn qí huā yào zì bō qí gēn |
学非探其花 要自拨其根 |
xiào yǒu yǔ chéng shí ér bù wàng ěr yán |
孝友与诚实 而不忘尔言 |
gēn běn jì shēn shí kē yè zì zī fán |
根本既深实 柯叶自滋繁 |
niàn ěr wú hū cǐ qī yǐ qìng wú mén |
念尔无忽此 期以庆吾门 |
《洛阳》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洛阳》是一首以教育为主题、以诗歌形式表达的长篇说理诗。虽然标题为“洛阳”,但内容并非直接描绘洛阳的景象或历史,而是通过比喻和寓言的形式,讨论了学习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是对每一部分的逐段解释:
**第一段: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这一段开篇以自然界中的万物各有其美丑之分,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作为类比,引出人的品性也应各有其衡量标准。
**第二段: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指出只有人与自然万物不同,人的品性好坏并不仅仅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和改变的。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品质的关键。
**第三段: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这里以学习比喻为探索花朵(花指表面现象),强调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理解其根源(根指本质和原理)。比喻学习知识的深入理解是基础,只有掌握了知识的根源,才能真正学会运用和理解知识。
**第四段: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强调了学习应该涵盖个人品德的培养,特别是孝顺、友善和诚实等基本道德品质。提示学习者不要忘记长辈或老师关于这些品德的教导。
**第五段: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这里进一步比喻,将个人品德的培养比作植物的根系,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只有根基稳固(根深实),枝叶(品德的表现)才能茂盛生长(自滋繁)。
**第六段: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最后,作者向读者(学习者)发出呼吁,提醒他们不要忽视了品德的培养和知识学习的结合。并希望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不仅丰富自己,也能为家族(门)带来荣耀和庆祝(庆吾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类比,深刻地阐述了学习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
《洛阳》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洛阳》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诗歌。全诗围绕人的本质和成长发展,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为喻,传递了深刻的人生智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前六句:“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这六句诗首先对比了自然界的万物,它们各有丑好,形态各异,但人类不同,人类的美与丑,优秀与平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这里强调了人类自我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追求卓越。
2. **中间四句:“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这几句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强调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深入本质,扎根于学习的核心价值。"孝友与诚实"是作为根基的价值观,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不可偏离。这句话鼓励人们在学习中坚守这些道德原则,使之成为自己人格的基石。
3. **后四句:“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最后四句总结了前文的思考,指出了当根基深厚,道德与知识共存时,个人的成长和贡献将如同树木般茂盛,繁花似锦。诗人希望读者记住这些道理,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相信这样的人才会为家族、社会带来荣耀和祝福。
整体来看,《洛阳》通过自然界的形象和比喻,生动地阐述了个人成长、学习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启示,也蕴含了对教育和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