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 wà
咏袜
shuí lián jiàn zi qǐ qióng tú tài shǒu fēng lái jiǔ yī hú |
谁怜贱子启穷途 太守封来酒一壶 |
gōng pò shì fēi hún sì mèng xuē píng shēn shì yǒu rú wú |
攻破是非浑似梦 削平身世有如无 |
xūn xūn ruò jiè jī kāng lǎn wù wù réng tiān níng wǔ yú |
醺醺若借嵇康懒 兀兀仍添宁武愚 |
yóu niàn bēi qiū gèng fēn cì jiā xī hóng liǎo yìng fēng pú |
犹念悲秋更分赐 夹溪红蓼映风蒲 |
《咏袜》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咏袜》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通过咏叹丝袜来表达对现实的感慨和自己的人生观。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1.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感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遭遇困境,无人怜惜。太守(地方官员)送来了一壶酒,虽为善意,但并不能解决他内心深处的困境和孤独。
2.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对于生活中的是非曲直,以及人生的起落,都感到如同一场梦,虚无缥缈,难以捉摸。这表明他对人生的各种遭遇持一种超然、淡然的态度。
3. **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 这两句借用了嵇康和宁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选择像嵇康一样保持一种懒散的态度,以避免过多的烦恼;同时,也表示在孤独、无所作为的状态下,他仍然保持了一种“愚”的状态,即对于外界的评价和期望不再在意。
4.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最后两句转而描述了对自然的感悟。在深感人生的悲秋之时,他依然能欣赏到自然的美好,如红蓼在溪水边随风摇曳的景象,尽管悲秋,但自然的美仍能带来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杜牧在面对人生困境和挫折时,采取了一种超然、淡然的态度,以自然之美来抚慰心灵,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豁达的胸怀。
《咏袜》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咏袜》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深切思考和对世俗非议的超然态度。在这首诗中,杜牧巧妙地将日常物品——袜子,作为抒发情感和哲学思考的载体,赋予其深邃的意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设置悬念**:“谁怜贱子启穷途”,诗人以自问的方式开场,表达了自己处在人生困境中,无人理解的孤独感。这种自我质疑和求知的欲望,为整首诗的情感奠定了基调。
2. **通过日常物象表达复杂情感**:“太守封来酒一壶”,看似简单的送酒事件,却蕴含了复杂的情感和寓意。一方面,这体现了社会关系中给予与回报的互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暗指在困境中寻求慰藉和理解的愿望。
3. **借“是非浑似梦”与“身世有如无”表达对生活和自我认知的思考**:这两句诗以梦境的虚无与身份的模糊来象征生活的不确定性和自我认知的复杂性。杜牧在这里探讨了个人在世间的定位与存在的意义,引人深思。
4. **运用酒与嵇康、宁武的典故**:“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通过引用嵇康和宁武的典故,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对自由和坚守自我信念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看似放纵但实则内省的生活态度。
5. **最后两句“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秋日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与友人共同分享这一美好时光,诗人在困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整首诗在沉思与自省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真实情感和哲学思考,同时通过象征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