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shěn bāo xiù cái
寄沈褒秀才
wú tóng yè luò yàn chū guī tiáo dì wú yīn jì yuǎn yī |
梧桐叶落雁初归 迢递无因寄远衣 |
yuè zhào shí quán jīn diǎn lěng fèng hān xiāo guǎn yù shēng wēi |
月照石泉金点冷 凤酣箫管玉声微 |
jiā rén dāo chǔ qiū fēng wài dàng zi cóng zhēng mèng mèi xī |
佳人刀杵秋风外 荡子从征梦寐希 |
yáo wàng shù lóu tiān yù xiǎo mǎn chéng dōng gǔ bái yún fēi |
遥望戍楼天欲晓 满城冬鼓白云飞 |
《寄沈褒秀才》古诗词释义:
《寄沈褒秀才》是杜牧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沈褒的深切思念和对其生活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下面逐句解释诗的意思:
1. **梧桐叶落雁初归**: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凋落,大雁开始南飞,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思念。雁是南方的象征,归雁的场景激发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迢递无因寄远衣**:因为遥远的距离,没有机会或途径寄送衣物给远方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与朋友相隔的无奈与愁苦,无法直接为友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3. **月照石泉金点冷**:月光照在清澈的泉水上,水面上仿佛有金点在跳跃,给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感觉。这里使用“冷”字,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象的温度,也暗喻了诗人心境的清冷与孤寂。
4. **凤酣箫管玉声微**:形容音乐如同凤凰在酣畅地吹奏箫管,发出的声音如同玉的碰撞,清脆而优雅。这不仅展现了音乐之美,也寓意了诗人对美好、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5. **佳人刀杵秋风外**:佳人(通常指女性)在秋风中捣衣,象征着日常生活的劳作和对家庭的照顾。这句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家庭生活的关切,以及对友人可能身处的忙碌或艰难生活的同情。
6. **荡子从征梦寐希**:荡子(古代泛指漂泊在外、不拘礼法的男子)在外征战,思念却无法与家人共享。这句表达了对漂泊者生活的无奈和对和平家庭生活的向往。
7. **遥望戍楼天欲晓**:在遥远的戍楼(守卫边疆的士兵居住的楼)旁,天色已渐渐泛白。这景象既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壮美,也暗示了戍边战士的孤独和辛劳。
8. **满城冬鼓白云飞**:满城的冬日里,鼓声阵阵,与白云在空中飞舞交织在一起。这句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边城景象,既有战斗的紧张氛围,也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景起,以情收,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寄沈褒秀才》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寄沈褒秀才》是一首深邃且富有情感的诗篇,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遭遇的关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梧桐叶落雁初归”,梧桐叶落象征着秋意渐浓,雁的归巢则预示着归乡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引出对友人的思念,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期待的基调。
接着,“迢递无因寄远衣”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因为空间的阻隔,无法直接寄送衣物给友人,这句诗在展现思念之深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
“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沉思。月光下,石泉中的水珠在月光下闪烁,如同点点金光,而凤和箫的乐声已经微弱到几乎听不见,这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思绪的宁静和深沉。
“佳人刀杵秋风外,荡子从征梦寐希”这两句则从另一角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佳人(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爱人或家乡的美好记忆)在秋风中忙碌着捣衣,而远方的荡子(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友人)却在梦中难以回到熟悉的家乡,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远离家乡、艰苦征战生活的深切同情。
最后,“遥望戍楼天欲晓,满城冬鼓白云飞”两句话,将诗人的思绪推向远方。在天色渐明之时,诗人遥望远处的戍楼,满城的冬鼓声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孤寂和辽远,这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壮阔,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远方友人的深切牵挂和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生活的关怀和祝福。诗中的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杜牧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