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xíng
山行
shù jīng yōu yù sè xiǎo xī cuì yān fēn |
数茎幽玉色 晓夕翠烟分 |
shēng pò hán chuāng mèng gēn chuān lǜ xiǎn wén |
声破寒窗梦 根穿绿藓纹 |
jiàn lóng dāng kǎn rì yù ài rù lián yún |
渐笼当槛日 欲碍入帘云 |
bú shì shān yīn kè hé rén ài cǐ jūn |
不是山阴客 何人爱此君 |
《山行》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登山行进中所见的自然风景画面,同时以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初看时,山中生长着几茎色泽如同幽幽玉石般的植物,晨夕间的烟雾将其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此处“幽玉色”形容植物的色泽,既有玉石的珍贵感,又带有一丝幽深、清冷的气质。“晓夕翠烟分”则是说在清晨或傍晚的烟雾中,这些植物的颜色更为鲜明,与烟雾形成了对比,更加突出其色。
2. **声破寒窗梦, 根穿绿藓纹**:山行过程中,微风轻拂,植物轻轻摇曳的声音打破了静谧的寒窗梦境。这里的“寒窗梦”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或梦想,被外界的自然之声所打破,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之美的唤醒作用。此外,“根穿绿藓纹”描绘了植物根茎深入到绿色的苔藓纹理中,表现了植物与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生命力顽强。
3. **渐笼当槛日, 欲碍入帘云**:随着前行,阳光逐渐被周围生长的植物所遮挡,阳光仿佛被一层层绿色的叶片所笼盖,时间似乎变得缓慢,光线变得柔和。而云彩也似乎被植物的枝叶所遮挡,仿佛要阻碍它们穿过窗户,进入室内,这不仅描绘了植物的茂盛与浓密,也隐喻了自然环境对生活的温柔保护。
4. **不是山阴客, 何人爱此君**:最后一句中的“山阴客”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有类似心境的访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此句中,“此君”指的是山间的植物,诗人通过自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清新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有可能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牧的《山行》通过对山间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和谐生活状态的向往。
《山行》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山行》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间幽静而充满生机的景色,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思想情感巧妙结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厚爱以及对幽居生活的向往。
### 题解与背景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雄浑豪放、情感深沉著称,而《山行》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这首诗通过对山间树木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泊、悠远的意境,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的风骨。
### 诗意分析
1. **开头“数茎幽玉色, 晓夕翠烟分”**:开篇即以“数茎幽玉色”形容山中树木的色泽,用“晓夕翠烟分”描绘出晨昏交替时树木周围烟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清新的氛围。
2. **“声破寒窗梦, 根穿绿藓纹”**:这里描述的是风声穿过寂静的山间,打破了清晨的梦境,树根穿过绿色的苔藓,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敏感与喜爱。
3. **“渐笼当槛日, 欲碍入帘云”**:随着树木的生长,它们开始遮蔽窗户前的日光,甚至似乎要挡住室内飘进的云雾,进一步表现了树木的茁壮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4. **“不是山阴客, 何人爱此君”**:结尾一句运用了“山阴客”的典故,指的是像王羲之这样的文人雅士。诗人在强调,如果不是像他们这样热爱自然、崇尚高洁之士,又有谁能欣赏和赞美这样的一树之君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认识和对文人志趣的认同。
### 总体评价
杜牧的《山行》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树木图,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文人雅趣的追求。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