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ǎo chūn tí zhēn shàng rén yuàn ( shēng tiān bǎo chū )
早春题真上人院(生天宝初)
yǒu kè shuí rén kěn yè guò dú lián fēng jǐng nài chóu hé |
有客谁人肯夜过 独怜风景奈愁何 |
biān hóng yuàn chù mí shuāng jiǔ tíng shù kōng lái jiàn yuè duō |
边鸿怨处迷霜久 庭树空来见月多 |
gù guó yǎo wú qiān lǐ xìn cǎi xián shí bàn yī shēng gē |
故国杳无千里信 采弦时伴一声歌 |
chí xīn zhǐ dài chéng wū xiǎo jǐ duì xū yán wàng bái hé |
驰心只待城乌晓 几对虚檐望白河 |
《早春题真上人院(生天宝初)》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早春题真上人院》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在天宝初年早春时节,诗人访问一位名为真上人的和尚,并为他的寺院留下的一首诗。让我们逐句解释:
1. **有客谁人肯夜过, 独怜风景奈愁何,**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来访者稀少的场景,表达了一种孤寂之感。"有客谁人肯夜过",意为有访客愿意在夜晚来访吗?"独怜风景奈愁何",则是诗人独自欣赏风景,却感到无尽的忧愁。
2. **边鸿怨处迷霜久, 庭树空来见月多,**
"边鸿怨处迷霜久",指的是边远之地的大雁在迷雾霜雪中哀鸣,表达了一种艰难和悲凉的气氛。"庭树空来见月多",意思是庭中的树木在月光下显得空荡,月亮似乎多了许多,暗喻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3. **故国杳无千里信, 采弦时伴一声歌,**
"故国杳无千里信",诗人感叹遥远的故乡音信断绝,充满思念之情。"采弦时伴一声歌",可能是指在夜晚的宁静中,诗人偶尔听到寺院中的琴声与歌声,这声音成为了夜中唯一的慰藉。
4. **驰心只待城乌晓, 几对虚檐望白河。**
"驰心只待城乌晓",意为诗人渴望等待天明,心中的思念和期盼寄托在了城中的乌鸦早晨的啼鸣上。"几对虚檐望白河",则是诗人站在高高的屋檐下,几度仰望白河的方向,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思念与对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寺院的孤独与寂静,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远方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在面对生命中的孤独与挫折时的复杂情感。
《早春题真上人院(生天宝初)》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早春题真上人院》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早春时节寺院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有客谁人肯夜过”,既点明了时间(夜),也暗示了人物(客人)的稀少,营造了一种寂静与孤独的氛围。这句诗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谊、交流的渴望,即使是在寂静的夜晚,也期待着有志同道合之人的来访,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情世故的微妙洞察。
第二句“独怜风景奈愁何”,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风景的特殊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又有深藏内心的忧愁。这里的“愁”不仅仅是因为季节转换的自然现象,更可能包含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时光、故人往事的怀念。
接下来的“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通过边疆大雁在霜中迷途的意象,和庭院中独木之下月光的映衬,营造了一种孤寂、迷茫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在面对外界的挑战与内心的困扰时,感到的无助与孤独。边鸿的“怨”与庭树的“空”相呼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无情,也映射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过去的回忆。没有远方的来信,只有一声偶尔的歌伴奏着内心的孤寂。这里“故国”的缺失与“千里信”的遥不可及,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生活、对家国的怀念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现实境遇的一种隐忍与妥协。
最后,“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反思。期待着城中乌鸦的清晨叫声,仿佛是在等待新的开始,对未来的希望并未完全消逝。而“几对虚檐望白河”则可能蕴含着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凝视遥远的白河,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展望未来的思绪。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反映了诗人面对生命、时光、友谊和内心情感的复杂思考。杜牧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早春时节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抒发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谊、故乡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