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zhè xī lǐ pàn guān
寄浙西李判官
jìn shì lí gōng yuàn zhōng nǚ yuàn qiáng chéng wài zhǒng lěi lěi |
尽是离宫院中女 苑墙城外冢累累 |
shào nián rù nèi jiào gē wǔ bù shí jūn wáng dào lǎo shí |
少年入内教歌舞 不识君王到老时 |
《寄浙西李判官》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这首诗《寄浙西李判官》通过描绘古代宫廷中女性的命运与现实对比,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命运无常的思考。我们可以将诗的四句逐段解释如下:
1.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这一句描述的是宫廷内外的鲜明对比。"离宫院"指的是远离主宫的别宫或园林,是古代皇帝为了享受私密生活或避暑而建的。"苑墙城外冢累累"则描绘了离宫院周边的荒凉景象,即这些女性的最终归宿是埋葬在了城外的累累坟墓中。这一对比突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外面世界的荒芜,暗示了这些女性在宫廷中的命运往往悲惨且短暂。
2.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此句详细介绍了这些女子的命运。"少年入内教歌舞"指的是一些年轻女子被选入宫廷,接受歌舞表演的训练。她们年轻时在宫廷中活跃,以表演歌舞为生,而这种生活状态往往与外界隔绝,远离了现实生活。"不识君王到老时"则表达了这些女子可能在与世隔绝的生活中老去,从未真正认识或接触过实际掌握权力的君王,更不用说参与到国家大事中了。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她们生活的表面,更暗含了对宫廷权力与女性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中女性命运的悲凉与不公,以及与外界现实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个体生命与命运关系的深思。
《寄浙西李判官》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寄浙西李判官》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性的悲凉。这首诗以“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开篇,描绘了一个宫苑曾经繁盛的景象,与之后“冢累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
接着“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两句,点明了宫廷中年轻的女性们被选入宫中,接受歌舞训练,却不知她们的一生将在此度过,直至年老。这里的“君王”既可指具体的君主,也暗含了权力的象征,反映出无论权力多么辉煌,最终都无法避免衰落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暗示,表达了对历史循环和个体命运的深思。宫中的女性作为权力和欲望的牺牲品,最终化为了历史的尘埃,与苑墙城外的累累坟墓形成呼应,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方式,对权力的虚幻和人性的悲剧进行了深刻反思,让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与感慨。
杜牧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人生、对权力、对命运的哲学性思考,体现了其诗歌中的深刻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