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n zhōng zuì ( yī zuò zhāng jí shī )
蛮中醉(一作张籍诗)
lóng zhōu dōng xià shì chéng kōng màn cǎo qī qī mǎn gù gōng |
龙舟东下事成空 蔓草萋萋满故宫 |
wáng guó wáng jiā wèi yán sè lù táo yóu zì hèn chūn fēng |
亡国亡家为颜色 露桃犹自恨春风 |
《蛮中醉(一作张籍诗)》古诗词释义:
杜牧的《蛮中醉》(一作张籍诗)是一首借古讽今,深刻揭示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诗歌。这首诗通过描写古代帝王享受奢华之后的悲惨结局,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以下是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龙舟东下事成空, 蔓草萋萋满故宫**:
- **龙舟东下**:这里借用了历史上的一个典故,通常指的是古代帝王在东巡或出巡时,乘坐华丽的龙舟进行水上游览。然而,“事成空”暗示了这种奢侈和炫耀并没有带来长久的繁荣或安全,而是一种徒劳的虚荣。
- **蔓草萋萋**:蔓草生长旺盛,满眼的绿意却衬托出宫殿的荒废和颓败。这象征着繁华过去后的荒凉与衰败,也暗指曾经繁华的皇宫如今只剩一片荒草。
- **满故宫**:皇宫里到处都是茂密的野草,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皇宫的辉煌不再,只有荒草陪伴,象征着权力和荣华的短暂与易逝。
2. **亡国亡家为颜色**:
- **亡国亡家**:字面意思是国家灭亡和家族毁灭,这里也指代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和衰败。诗人通过“亡国亡家”强调了权力的绝对性和腐败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 **为颜色**:原指为美貌所付出的代价,这里隐喻为为了追求权力、财富或享乐,不惜牺牲国家、家庭乃至民族的未来和尊严。这种代价过于沉重,暗示了权力滥用和道德沦丧的严重后果。
3. **露桃犹自恨春风**:
- **露桃**:这里的“露桃”可能指代的是宫中花木,尤其是桃花在春风中绽放。春风吹拂,桃花盛开,通常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的联想。
- **犹自恨春风**:桃花虽然美丽,却“恨”春风,因为春风带来了季节的更迭,最终会令花朵凋零,象征着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这里也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同时对当下(或未来)可能到来的衰败和毁灭感到忧虑和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上的一个侧面——帝王奢侈生活带来的国家衰亡,以及自然界的规律(如花开花落)来映射社会和历史的深沉变迁。它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奢侈浪费以及历史循环的深刻思考。
《蛮中醉(一作张籍诗)》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蛮中醉》(一作张籍诗)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对美的沉思。这首诗通过“龙舟东下事成空, 蔓草萋萋满故宫, 亡国亡家为颜色, 露桃犹自恨春风”四句,构建了一个历史与自然交织的意境。
首句“龙舟东下事成空”,以历史的视角切入,描绘了古代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切都化为虚无,隐喻历史的变迁和人间世事的无常。
“蔓草萋萋满故宫”,这里使用了“蔓草”这一自然界的元素,以草木的生长旺盛来映射历史的荒凉与宫殿的荒废,绿色的草与曾经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亡国亡家为颜色”,此句直接点明了美的物象与历史悲剧之间的关联。美与生命的衰亡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即美也可能成为导致悲剧的根源,因为它常伴随着权力、财富的消逝,和文化的毁灭。
最后一句“露桃犹自恨春风”,以桃树对春风的“恨”为隐喻,表达了对美的深刻思考。春风虽带来生机,但对于桃树而言,却意味着季节的更替,生命的老去。这种“恨”不仅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更是一种对生命中美好事物暂时性、脆弱性的反思,揭示出美的哀愁和生命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故事的联想,展现了对美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时间、历史与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杜牧以细腻的笔触,融合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