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yù tí

寓题

作者:杜牧 
zhàng sāi mán jiāng rù dòng liú     rén jiā duō zài zhú péng tóu
瘴塞蛮江入洞流   人家多在竹棚头
qīng shān hǎi shàng wú chéng guō     wéi jiàn sōng pái chū xiàng zhōu
青山海上无城郭   唯见松牌出象州

《寓题》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作者:杜牧
#### 标题:寓题

### 破题:“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
这两句描绘的是远离文明的蛮荒之地,这里环境恶劣,瘴气弥漫。一条蜿蜒的江河从洞穴中流过,反映出自然环境的原始与险峻。此处居住着的人家,多以简易的竹棚作为住所,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依存。

### 颔联:“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奇特与偏远。在海边(这里可能指广阔的水域,如同大海一般)群山环绕,没有城墙与城市,只有一片原始的自然景色。远处,可以看到象州的方向有一块松木牌,它作为一种标志,暗示着这里与外界的连结,或是某种文化、信息的传递方式。整体描绘出了一种偏远、自然与原始的生活状态。

### 总结:
杜牧的这首《寓题》通过对瘴塞、蛮江、竹棚、青山、海边、松牌等自然与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远离文明、充满原始自然美与生活简朴的边远之地。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示了对偏远地区人们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诗中以自然景色为主,人物活动为辅,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之关系的独特视角。

《寓题》古诗词赏析:

杜牧的这首《寓题》描绘的是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边塞画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边疆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瘴塞蛮江入洞流”,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险恶的氛围。这里的“瘴塞”指瘴气弥漫的山岭,常常与边远、险恶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而“蛮江”则特指流经边疆的江河,带有原始与未知的意味。此句以动态的描述,形象地描绘出边塞之地的险恶环境和地理特征,为整首诗定下了一种独特的基调。

接着的“人家多在竹棚头”,则将画面拉近,展现了一个更为生活化、具体的场景。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边疆的居民依然顽强地生息繁衍,以竹棚作为临时居所。这一句中,竹棚不仅是边民栖息之所,也象征着边地人民的简朴生活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青山海上无城郭”一句,诗人的视角进一步拉远,将边疆的壮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用“海上”来形容边疆的青山,既是借用了海上之壮阔,也隐含了对边地遥远、开阔的地理特性的描绘。同时,与“无城郭”相对,强调了边疆的荒凉与远离文明的象征,突显出诗人的感慨。

最后,“唯见松牌出象州”,用一句含蓄的语言,结束了整首诗。松牌是一种标志,可能是用于指示路径或地点的标识物。这里的“松牌”不仅代表了边地的文化符号,也可能是某种边疆政治或行政的象征。而“出象州”则暗示着边疆与中原之间的联系,也许是指某个具体的行政机构或道路的起点或终点。这一句通过“松牌”的出现,巧妙地点明了边疆与中原的某种关联,同时也暗示了边地人民与外界交流的艰难与不易。

综上所述,杜牧的《寓题》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边疆独特的生活场景与自然风光,以及边民与外界联系的艰难与挑战。这首诗在描绘边疆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同情与思考,以及对边疆与中原关系的深刻洞察。

杜牧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